“无为而治”理念下廉政思想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为而治”理念下廉政思想研究

“无为而治”理念下廉政思想研究    摘 要: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脉源和道家思想的精髓,老子的《道德经》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思想,为当下的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诸多伦理与实践准则。深入剖析老子的政治伦理思想,秉持“道法自然”的核心法则,谨记“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涵育“虚静无执”的超然境界,张扬“贵身重生”的生命关怀,运用“柔弱不争”的为政艺术,养成“少私寡欲”的为政德操,实施“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治政方略,等等都是当下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在诉求。   关键词:《道德经》;廉政思想;廉政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B2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1)06-0069-05      收稿日期:2011-08-11   作者简介:李厚刚(1977-),男,山东泰安人,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徐晓林(1956-),男,湖北罗田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城市政府管理(电子政务)、行政学基础理论;   朱国伟(1981-),男,河北河间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公共行政学理论、政府管理与创新。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脉源和思想精髓,《道德经》的思想博大精深,是一种充满了独特智慧的治心治国之道。它不仅曾为历史上的国人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心灵甘泉和精神慰藉,也被诸多帝王奉为治国宝典和“君人南面之术”;它还贯穿历史时空,为我们当下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诸多伦理与实践准则,有助于使公共行政人员成为服务人民、忠于职守、为政以廉、秉公用权、具有公共关怀的行政人。故而,研析《道德经》中的廉政思想,对于当下廉政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廉政:老子政治伦理思想的应有之义、重要内核      “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之精髓,是道家区别于儒、墨、名、法等诸家的内在特质。“自然”并非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而是“自然而然”,不加强制力量而顺任自然的状态。“自然”的写状是“无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为”[1]309,意指“顺任事物自身的状况去自由发展,而不以外在的强制力量去约束它”[1]31,因此,“无为”并非无所作为。从正面讲,“无为”是充分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有为”,因物之性,以辅自然,即“顺自然”。在这个意义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与此是相通的,不过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更全面、更具体、更具可操作性。从反面讲,是不要不必要的作为,更不要强作妄为,恐妨自然,即“不妄为”。需要指出的是,无为并非老子的终极目标,老子意在以无为臻于有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1]209,道永远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   从“道法自然”的天道观出发,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老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王室既衰、诸侯力政、动荡不安的春秋末期,作过多年周王室史官的他洞悉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鉴于对历史经验的深刻理解、对社会现状的深入反思、对现实政治的深入考察和对统治者的严厉批判,老子认为,天下动乱、民不聊生、危机四伏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的贪婪、伪善、智巧、残暴、妄为、淫逸、胡乱作为,“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1]339“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1]309   当为政者怀抱原始天然的素朴本性净化自己的灵魂与人格,“自然而然”地保育和涵养自身中的自然本性,在施政中坚持无为原则,“为无为,事无事”[1]306,行不言之教,人民就会自我化育、自我发展、自成其功,人民自然平安富足,天下自然大治,安宁而和谐,“为无为,则无不治。”[1]71如果统治者机巧黠滑、贪婪奢侈、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就会败坏政风、民风,社会将无宁日,江山社稷难以长久。   如何实现无为而治?老子提出以下理念:为政者尤其是君主应该秉持“道法自然”的核心法则,涵育“虚静无执”的超然境界,张扬“贵身重生”的生命关怀,培育“宠辱不惊”、“功成身退”的为政心态,运用“柔弱不争”的为政艺术,养成“少私寡欲”的为政德操,实施“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治政方略,力主“不以兵强天下”的和平主张,等等。这些思想多与廉政密切相关,尤其是“贵身重生”、“柔弱不争”、“少私寡欲”、“以百姓之心为心”等理念更是廉政思想的核心。可见,廉政是老子政治伦理思想的应有之义、重要内核。      二、君道无为与治道无为:老子廉政思想的基本内容与实现途径      老子的廉政思想是在“无为而治”政治理念下展开的,具体内容可以归纳为两点:其一,君道无为,其二,治道无为。这既是“无为而治”的基本内容,也是实现“无为而治”的基本途径。为政者如能娴熟运用君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