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声无哀乐论》看嵇康审美主义音乐价值观
从《声无哀乐论》看嵇康审美主义音乐价值观
作者简介:杨冬晓(1984-),女,满族, 河北石家庄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2。从《声无哀乐论》看嵇康审美主义的音乐价值观杨冬晓摘要:《声无哀乐论》认为音乐与个人情感无关,这种观念颠覆了礼乐文化认为音乐可以影响人心、传播政治教化的观念。而在否定音乐的实用功能之后,嵇康对音乐的价值评判转向了对韵律节奏与美感形式的关注。这种重视审美形式的价值观解除了礼乐文化附加于音乐之上的功利化判断,使得古代乐论的研究重点回归到音乐本身。而这种审美主义的思考模式与六朝文化中重视审美属性的观念形成呼应,是六朝审美自觉的一种表现,亦是古代美学观念的一大进步。
关键词:《声无哀乐论》;音乐价值观;审美自觉
中图分类号:B23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4-7387(2012)01-0141-04《声无哀乐论》(简称《声论》)是古代乐论中极具特色的一篇。它创造性的提出“音声之作,其犹臭味在于天地之间,其体自若而无变也,岂以爱憎易操,哀乐改度哉!”的观点,认为音乐与个人情绪没有关系。这种观点非但与古代礼乐传统不同,即使在现代学者眼中也各有评价。而笔者认为此文更提出了关于音乐的价值判断问题:“声无哀乐”的思想颠覆了儒家“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这样认为音乐与社会心理息息相关的观念,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音乐教化功能。那么音乐的价值又该如何判定?这就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一、“声无哀乐”的讨论即是如何认识音乐社会功能的讨论
在《声论》中对“声无哀乐”的讨论与对音乐价值观的认识是同步提出的。在文章开篇代表儒家思想的“秦客”就摆出这样的观点:
“‘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今子独以为声无哀乐,其理何居?”
这就是“秦客”反对“声无哀乐”的原因:从儒家传统观念看,音乐反映社会人心的普遍走向,治国者通过对音乐中丰富情感的考察就能了解治乱??术。《毛诗序》里就有“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的认识;《乐记》亦有“凡音之起,由人心生”的思想。正因为音乐反映人们的思想,沟通人们的感情,所以《乐记》得出“声音之道与政通”的音乐政治功能论。但若真如《声论》所言:“声之于心,殊途异轨,不相经纬”,以为音乐与个人情感毫无关系,那么音乐对人的思想影响力就无法实现,其教化作用也就成为空谈。所以在篇尾最后一次辩难中“秦客”再次质疑:
“即如所论,凡百哀乐,皆不在声,即移风易俗,果以何物邪……敢问郑雅之体,隆弊所极;风俗移易,奚由而济?”
这就是双方辩论的焦点:如果音乐不能引导人心善恶、移风易俗,那么它的存在还有没有意义?嵇康推翻了儒家认为音乐有济世之功的价值判断,那么他本人的音乐功能论又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从破、立两方面讨论之:
二、音乐与个人情绪无关,也就没有直接的思想影响力和政治教化功能
首先,音乐是自在自为的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情绪没有必然联系。正像代表嵇康思想的“东野主人”所言: “音声之作,其犹臭味在于天地之间。其善与不善,虽遭遇浊乱,其体自若而不变也。岂以爱憎易操、哀乐改度哉?” 如果说儒家音乐观的一个基础思想是“乐本心生”,那么嵇康则认为音乐的来源不是人的心灵而是天地自然,王弼《老子指略》认为:“物之所以生,必生乎无形,为象也则无形,为音也则希声”;阮籍《乐论》则说:“夫乐者,天地之体万物之性也。”玄学思想认为音乐和自然万物一样由 “道”所派生,因此有着独立于主观精神之外的客观性,与个人情感的关系也就没有直接关联性。嵇康比喻道: “和声之感人心,亦犹酒醴之发人情也。酒以甘苦为主,而醉者以喜怒为用。其见欢戚为声发,而谓声有哀乐,不可见喜怒为酒使,而谓酒有喜怒之理也。” 正如嵇康所说:“哀乐自以事会,先遘于心,但因和声以自显发”,音乐为原本埋藏在人心中的情感提供宣泄的途径,但本身不包含任何个人感情。就像酒可以“解忧”、“浇块垒”,但却只是自然界的产物一样,它们本身都没有喜和怒的分类。
其次,音乐与情感无关的客观独立性决定了它既非民间疾苦的传声筒,也不是圣贤思想的教科书,因此嵇康得出音乐与社会政治没有关系的结论,而这与传统的礼乐思想必然发生正面对抗。“秦客”举例说: “师襄奏操,而仲尼睹文王之容;师涓进曲,而子野识亡国之音……是以前史以为美谈。今子以区区之近知,齐所见而为限,无乃诬前贤之识微,负夫子之妙察邪?” 孔子从“韶乐”中体认“尽善尽美”之道、师旷在演奏中透露治乱之征,这都是儒家先贤利用音乐了解时政、推行教化的典型案例,认为音乐与政治无关的嵇康又会作何认识呢?“主人”回答: “案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华医网【护理专业题库】- 健康中国背景下的康复护理人工智能新进展.docx VIP
- DB32T-县级(区域)医疗资源集中化运行规范 第6部分:健康随访中心及编制说明.pdf VIP
-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数学12月期末试卷.docx VIP
- GB 14784-2013 带式输送机 安全规范.docx VIP
-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解读.pptx VIP
- 2025年大学试题(医学)-中医各家学说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docx
- 劳动合同标准版劳动合同劳动合同.doc VIP
- 【初高中】【期中通用】家长会:5天的努力,2天归零 课件 (共19张PPT).pptx VIP
- 基于MATLAB光伏储能并网的直流微电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oc VIP
- SIEMENS西门子MM430变频器操作说明书.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