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转移瘤低场核磁共振表现分析.docVIP

脊柱转移瘤低场核磁共振表现分析.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脊柱转移瘤低场核磁共振表现分析

脊柱转移瘤低场核磁共振表现分析   【摘要】 目的 对脊柱转移瘤的低场核磁共振的表现进行分析。方法. 对于来我院进行治疗的3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低场核磁共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经检查显示表现为溶骨型的患者有21例,占总数的65.6%;表现为成骨型的患者有4例,占12.5%;表现为混合型的患者有7例占21.9%,,附件破坏的患者有达到了68%,椎间孔狭窄的患者为61.2%,椎管受累的患者为71.3%。结论. 脊柱转移瘤的低场核磁共振表现很有特征性,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可以与其他的疾病做出鉴别。?   【关键词】 脊柱; 肿瘤转移; 核磁共振?   【中国分类号】 R93.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487-01??    脊柱转移瘤作为一种脊柱易发的恶性肿瘤,极为常见。随着科技的进步,核磁共振的应用技术及范围不断的提高与扩大,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该病的发现率[1]。此次的研究选择了于2009年1月到2011年6月到我院进行检查治疗的3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分析,且均经病理证实,旨在对脊柱转移瘤的低场核磁共振表现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09年1月到2011年6月到我院进行检查治疗的3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分析,其中有男性15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的年龄在29岁到71岁之间。平均的年龄是51.29岁,这其中40岁以上的患者占到了83.7%。经检查显示患者中患有原发瘤的有:肺癌:10例,(31.25%);肝癌患者4例、食管癌患者5例,占12.5%以及15.6%,乳腺癌患者3例10.0%,胃癌、甲状腺癌、直肠癌的患者各有2例,膀胱癌以及前列腺癌的患者各有2例。?   1.2 方法:(1)检查方法. 使用的仪器为Topsky生产的永磁型低场核磁共振扫描机。对于颈段的检查使用相应的颈线圈,胸、腰以及骶部党委检查都使用脊柱表面线圈。进行常规的矢状位T1加权T2加权以及横轴位的T1加权进行扫描,层厚为7mm,层间距为7mm。?   2 结果 ?   低场核磁共振的表现 骨质受到破坏的表现:溶骨型的患者有21例,占总数的65.6%,其中包括肺癌8例,肝癌3例、食管癌4例,膀胱癌、直肠癌各有1例,乳腺癌患者2例、甲状腺癌2例;成骨型的患者有4例,占12.5%,来自前列腺癌的患者2例,膀胱癌的??者有2例;表现为混合型的患者有7例占21.9%,其中来自肺癌的患者有2例,乳腺癌的患者有1例,食管癌以及肝癌患者各有1例,胃癌患者有2例。详见表1?   表 1 脊柱转移瘤低场核磁共振的表现(n/%)?   ?   2.1 溶骨型 21例溶骨破坏区都表现为长T1低信号以及长T2高信号,破坏区的形态我们可以看到呈现出了不规则的斑点状以及片状或者是累及到患者的整个椎体以及附件部位。多数患者的骨破坏范围大,涉及到了身体的多个椎体以及及附件部位,少量的只是累及到了单一的椎体或者是附件。?   2.2成骨型 成骨型的患者有4例,占12.5%,在T1以及T2的加权像上我们可以看到都是低信号,有弥漫性改变的患者有2例,局限性的斑片状患者2例,且都发生于患者的椎体部位。其中经检查显示有1例患者同时伴有骨盆以及髂骨的溶骨型破坏,还有1例患者伴有棘突或者是椎体溶骨型破坏。?   2.3 混合型 共有7例患者,T1加权成像可以看到表现出了不均匀的低信号,T2加权像上则呈现出了高信号与低信号相间的混合影像,可以观察到不规则的斑点状或者是片状。有6例患者的病情累及到了椎体,7例患者累及到了其他的附件结构。?   3 结论?   3.1脊柱转移瘤作为一种脊柱易发的恶性肿瘤,极为常见。一般来说骨转移多数倾向于中轴骨,而且脊柱是最为常见的部位,在进行尸检的时候据统计死者发生脊柱转移瘤的比率达到了71%,这种情况的出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与红骨髓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红骨髓作为转移瘤容易发生的部位,大量的分布于脊柱中,其毛细血管网非常适合于肿瘤栓子的形成;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脊柱静脉系,脊柱的静脉系是一个独立静脉系,没有瓣膜的存在,并且有着很多的分支跟腹腔静脉丛、胸腔静脉丛、门静脉、腔静脉以及肺静脉之间相互交通,因为血流缓慢,所以当相应的肌肉有牵引或者是受到重力的压迫以及其他的有关因素的影响的时侯,血流就可以停滞甚至发生逆流的情况,所以说,肿瘤可以过肺部或者是肝脏转移到其他的部位,一般来说,胸椎以及腰椎的受累相对较多,而颈椎、骶椎的受累较为少见[2, 3]。?   3.2 在以前,对于脊柱转移瘤的诊断有很多种方法,主要包括X线平片、核素骨扫描以及CT造影等,但是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有的方法敏感性较低或者是特异性较差、对病灶的显示不完善,而且此类的检查本身对于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