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丽拿从儿子启蒙师到最默契合作者.docVIP

俞丽拿从儿子启蒙师到最默契合作者.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俞丽拿从儿子启蒙师到最默契合作者

俞丽拿从儿子启蒙师到最默契合作者   我们早就约定要为俞丽拿拍摄封面照。当天,在她家里,我们还在想讨论该怎么取镜好,她却自告奋勇:“我常看你们杂志,晓得你们的风格,摆几个姿势试试,怎么样?”她说着,便爽快地在镜头前一连摆了好几个pose,连摄影师都跷起大拇指:“够专业的。”   再瞧瞧镜头里的她,笑起来,爽朗热情而温情脉脉,让人想起,当年首演,她手握琴弓,登上舞台,演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飒爽自信的模样;让人想起,她用琴声塑造的那个大胆痴情却又温柔如水的祝英台……   教儿子学琴是为了避乱   1959年5月27日的上海兰心大戏院,当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响起,所有的人都屏气凝神。一曲终了,掌声沸反盈天,观众们把最热情、真挚的赞美献给台上那个穿着白衣、有着如泉水般清澈透亮双眸的小姑娘。她,就是俞丽拿,那一年她只有18岁,然而,从那天起,她的名字永远和《梁祝》这部经典连在了一起。   转眼间,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已走过半个多世纪,而当年那个气质清纯的小姑娘,也已是年过古稀、桃李满天下的小提琴教授了。在她的众多学生中,不但有潘依琼、黄蒙拉、王之炅这些在国际乐坛崭露头角的乐坛新秀,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特殊”的学生――她的爱子李坚。   李坚16岁赢得钢琴比赛大奖,受到法国政府邀请去法国学习音乐,20岁的时候,又留学美国,成了才华横溢的钢琴家、指挥家。而当年把他领入音乐殿堂的人就是他的妈妈,俞丽拿。   不过,和时下赶着学琴热的父母不同,当年,俞丽拿握着儿子的小手拉起琴弓的时候,可没想着考试加分,也没盼着日后让他成名成家的;甚至,就连她自己都对音乐之路一片茫然。   儿子上小学那会儿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学校只上半天课。这下俞丽拿皱起了眉头:以前幼儿园儿子上的是全托,不用费心思做安排。可是现在,一到下午,儿子就背着书包回来了。男孩子又顽皮,爱往外面跑,可外面的世界乱糟糟的,让孩子一个人出去挥霍时间实在让人不放心啊。   尤其,那个时候,俞丽拿的家人正在遭受冲击:她的爸爸1957年就被打为“右派分子”,解放前是教师的妈妈被错误地扣上了“地主帽子”,而《梁祝》被定性为“毒草”,而她作为这首曲子的首演者成为了“放毒者”……对于那个错误的时代,对于她所经历的一切,她无法向一个6岁的孩子做解释。而6岁却是孩子看着大人跟样学样的年纪,因此,她怕孩子“野”在外面,被扭曲的价值观影响,身心受到伤害。   对于当时的社会,她无力抗争;但作为母亲,她有责任让孩子健康茁壮成长。想来想去,她想到了个主意:用学琴把一个个空荡荡的下午填满,不让他往外乱跑学坏。她唯恐上一门音乐课还填不满时间,便开了两门课――她亲自教儿子拉小提琴,又请了自己的同学洪腾教儿子钢琴。这下,儿子被音乐牢牢地“拴”住了,而俞丽拿的心踏实了。那时,音乐是俞丽拿为儿子撑起的“保护伞”,保护儿子纯真的心灵不受乱世的伤害。她说:如果当时还有其他想法的话,那就是她自己是拉小提琴的,而丈夫是吹长笛的,儿子要是学点音乐,和他俩就不缺沟通的话题了。   小孩子总是贪玩的。一到练琴的时候,李坚的事儿就特多,一会儿说口渴要喝水啦,一会儿要小便啦,一会儿又说要上大号啦。进了厕所,他干脆把门一锁,坐在马桶上玩半天,直到妈妈催了几遍才出来。   然而,要做就得做好是俞丽拿一贯的做事风格。既然教儿子学琴,俞丽拿决心得正儿八经地拿出老师的做派,可不能随便马虎了事。对付儿子的小心思,她也研究了自己的一套战略:想要多点时间玩,可以啊,咱们学琴讲的是效率。只要你把该练的曲子练好了,就能玩。否则一直到过关之前,都不能下课开饭。   儿子对妈妈这种说到做到的风格,是最有体会的了。有一次,儿子在练一首曲子的时候,鬼使神差似的老出错,不知不觉早就过了中午的饭点。孩子肩也疼了,手也酸了,肚子还在咕咕叫,看得一旁的外婆直心疼,想要向俞丽拿求情,却被挡了回来:既然说好练好了才能吃饭的,就得说到做到。他什么时候能练好,我就饿着肚子陪他到那时,不为别的,就是得让他知道大人说话不算数是不可能的。外婆拗不过女儿,不吱声了。那天,直到下午两点,儿子总算“达标”了,母子俩才吃上了饭……   把学琴的选择卡义交给儿子   俞丽拿教着教着,发现儿子也给了她一个惊喜:孩子的乐感和听觉都特别好,十个手指在钢琴上随便弹下去,他马上能说出是哪个音,丝毫不差。为孩子找对闪光点是父母的责任,俞丽拿此刻虽不知中国的音乐前路,但她希望孩子的闪光点能打磨成持久发光的真金。于是,每每上课前,她和同学洪腾商量着为儿子拟定合适的教材,并且制定了完整的计划来推进孩子的学习进程,帮助孩子理解作品,促进其发展音乐个性。   随着学习进深,儿子继续学两门乐器,在精力和时间分配上,变得越来越吃力了。俞丽拿意识到做选择的时刻到了。而选哪样,她决定让孩子自己来做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