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参化学成分及药效学研究进展.docVIP

南沙参化学成分及药效学研究进展.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沙参化学成分及药效学研究进展

南沙参化学成分及药效学研究进展   【摘要】 南沙参为桔梗科沙参属植物杏叶沙参(Adenophora strictaMiq)和轮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Thunb)Fisch)的根。其β-谷甾醇、三萜类等多种有效成分。南沙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微寒,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久服利人”。是清肺养阴、祛痰镇咳的常用中草药之一,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沙参;有效成分;药理作用   ?   1 南沙参药源调查?   沙参在历代本草中都有记载,《本草从新》首次把沙参分为南沙参和北沙参。中国药典[3]规定南沙参为桔梗科沙参属植物杏叶沙参(Adenophora strictaMiq)和轮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Thunb)Fisch)的根。屠鹏飞等人[1]鉴定出沙参属植物28种、7亚种、2变种,发现2新种、2新亚种、2新变种,分布全国各地。周印锁等人[2]1987-1992年对甘肃产南沙参进行了资源调查、分类鉴定共计13种(包括5亚种)。全国各地使用的南沙参除了中国药典规定的杏叶沙参和轮叶沙参的根之外,作为药用的南沙参还有:泡沙参(A.potaninii Korsh.)、河南沙参(A.stricta miq.ssp.henanica)、青龙山沙参(A.strictavar.qinglongshanica)、南京沙参(A.Stricta var.nanjingensis)、无柄沙参(A.stricta ssp.sessilifolia)、石沙参(A.polvantha)、华东杏叶沙参(A.hunanen-sis ssp.huadungensis)、宽萼沙参(A.trachelioides)、川藏沙参(A.liliifolioides)等。周印锁等 [2]调查甘肃省多种沙参进入商品,从产量和销量来看主要为泡沙参、无柄沙参,其次是西峰沙参(A.stenanthinassp.xifengensis)。?   2 南沙参化学研究?   沙参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开始于70年代,化学成分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进行化学成分预试验,主要是根据某类化合物特性的反应或薄层法进行定性检查。二是从植物中分离提纯化合物并鉴定其结构。中国和日本学者对南沙参有着浓厚的兴趣,前苏联化学家也曾作过一些有意义的工作。例如前苏联化学家Gorovoi等研究了运东地区桔梗科植物的化学分类[5],并对A.tetraphylla和A.latifola两种沙参进行定性和定量对比研究[5]指出两种沙参都含生物碱、皂角素、黄酮类、树脂、胡萝卜素、鞣质及维生素C和D.A.tetraphylla含有香豆素,并测得A.latifola根部总生物碱为0.48%,根部生物碱总量高于地上部分。从八十年代起,人们对该属植物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离鉴定了下列几类物质。?   2.1 β-谷甾醇(β-sitosterol)及其衍生物 沙参属植物普遍含有这类成分,文献记载[6]西峰沙参中β-谷甾醇含量多达0.101%居多种沙参之首,已从南沙参中分得β-谷甾醇衍生物有胡萝卜(daucosterol:β-D-glucopyranoside,(3β)-stigmast-5en-3-yl)、棕榈酰胡萝卜甙(胡萝卜甙6-0-palmitoyl衍生物)、β-谷甾醇十五烷酸酯(β-sitosteryl pentadecanoate)、β-谷甾醇棕榈酰酯(β-sitosteryl palmitate)。?   2.2 三萜类(titerpens) 目前研究表明,南沙参的三萜类化合物主要以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的形式存在。已从南沙参中分出不同的三萜类化合物,其中绝大部分是中性化合物,如环阿屯醇乙酸酯(cycloartenol acetate)、羽扇豆烯酮(lupenone)、蒲公英萜酮(taraxerone)等。屠鹏飞等人[7]从无柄沙参中得到一个三萜化合物Ses-silifolic acid 3-0-iovalerate是唯一呈酸性的沙参三萜。个别三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有不同的生物活性需要药理研究加以证实。?   2.3 香豆素类(Coumarin) 杜长江等人[8]从A.axillifora Borb根部分离鉴定了两个香豆素类化合物:(+)-praeruptorin A3′-angeloy1-4’-iscvaleryl-(3’s4’s)-cis-khellac-tone。后者有镇静作用。?   2.4 糖甙类 况海学等人[9]从A.tetraphylla中分出三个命名为ShashenosidesⅠ、Ⅱ、Ⅲ的三个酚式(phenolicglycosides)。经测定,它们的糖苷配基均为3-methox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