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常见化学品 急救常识.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化学品 急救常识

1.苯胺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2.苯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误食: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 HYPERLINK /view/77884.htm \t _blank 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氨 ⑴清除污染。   如果患者只是单纯接触氨气,并且没有皮肤和眼的刺激症状,则不需要清除污染。假如接触的是液氨,并且 HYPERLINK /view/61337.htm \t _blank 衣服已被污染,应将衣服脱下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   如果眼睛接触或眼睛有刺激感,应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20min以上。如在冲洗时发生 HYPERLINK /view/976083.htm \t _blank 眼睑痉挛,应慢慢滴入1~2滴0.4%奥 HYPERLINK /view/2642399.htm \t _blank 布卡因,继续充分冲洗。如患者戴有隐形眼镜,又容易取下并且不会损伤眼睛的话,应取下隐形眼镜。   对接触的皮肤和头发用大量清水冲洗15min以上。冲洗皮肤和头发时要注意保护眼睛。 ⑵病人复苏。   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出污染区,至空气新鲜处,对病人进行复苏三步法(气道、呼吸、循环)。   气道:保证气道不被舌头或异物阻塞。   呼吸:检查病人是否呼吸,如无呼吸可用袖珍面罩等提供通气。   循环:检查脉搏,如没有脉搏应施行心肺复苏。 ⑶初步治疗。   氨中毒无特效解毒药,应采用支持治疗。   如果接触浓度≥500ppm,并出现眼刺激、肺水肿的症状,则推荐采取以下措拖:先喷5次地塞米松(用定量吸入器),然后每5分钟喷两次,直至到达医院急症室为止。   如果接触浓度≥1500ppm,应建立 HYPERLINK /view/62956.htm \t _blank 静脉通路,并静脉注射1.0g HYPERLINK /view/572013.htm \t _blank 甲基泼尼松龙(methyl—prednisolone)或等量类固醇。(注意:在临床对照研究中,皮质类固醇的作用尚未证实。)   对氨吸入者,应给湿化空气或 HYPERLINK /view/48978.htm \t _blank 氧气。如有缺氧症状,应给湿化氧气。   如果呼吸窘迫,应考虑进行气管插管。当病人的情况不能进行气管插管时,如条件许可,应施行环甲状软骨切开术。对有支气管痉挛的病人,可给支气管扩张剂喷雾。   如皮肤接触氨,会引起化学烧伤,可按热烧伤处理:适当补液,给止痛剂,维持体温,用消毒垫或清洁床单覆盖伤面。如果皮肤接触高压液氨,要注意冻伤。 误服者给饮牛奶,有腐蚀症状时忌洗胃。 4. 苯并芘 一、 HYPERLINK /view/2840907.htm \t _blank 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用 HYPERLINK /view/48864.htm \t _blank 水泥、沥青或适当的热塑性材料固化处理再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带 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 HYPERLINK /view/2984567.htm \t _blank 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 HYPERLINK /view/11277.htm \t _blank 聚乙烯薄膜防毒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 HYPERLINK /view/196906.htm \t _blank 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谨防其致癌性。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污染环境,用水漱洗鼻咽部的 HYPERLINK /view/56344.htm \t _blank 粉尘。就医。 食入:误服者充分漱口、饮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二氧化碳、干粉、 HYPERLINK /view/901361.htm \t _blank 1211灭火剂、砂土。用水可引起沸溅。 5. 苯乙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