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论4-抗生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各论4-抗生素

第三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Amiaoglycoside Aatibiotics) 半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 第五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Macrolide Antibiotics) 第六节 氯霉素类抗生素 (Chloramphenicol Antibiotics) PH>7 成内酯(C环, C6-OH;C11=O ) 3)OH-下C环开裂,失活 五、临床用缺点:耐药性严重 吸收不好,血药浓度低 影响骨骼生长 孕妇及儿童为何不可用四环素:牙齿变黄、骨骼生长抑制 4) 和金属离子的反应 含OH、C=O、=C-OH等基团,可与Mn+生成不溶 性螯合物,如成Ca、Mg、Fe盐等,生成不同色 1、C6-OH:是不稳定(差向、脱水等)和吸收差的主要原因 且不是必须基团 去掉C6-OH,强力霉素(去羟基土霉素) 稳定性、活性、吸收性均增加 2、 C6-CH3:也不是必须基团,如米诺霉素等; 米诺霉素为C7 - H被二甲氨基取代,C6去掉CH3 和OH的四环素结构.活性最强、用于临床 六、半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结构改造 (Doxycycline) (Minocycline) 50年代:红霉素 一、大环内酯类开发历程 70年代:螺旋霉素,交沙霉素,琥乙红霉素 80年代: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 二、结构特点 为14-16元环的大环内酯结构,酯环上的-OH 与一些糖类以甙键相连。 抗菌谱:多数G+、少数G- 、支原体、衣原体; 与其他抗生素交叉耐药小 A:活性强 B:活性小,毒性大 C:活性小于A 红霉素A为活性代表;B及C为杂质 1、1952年发现,第一个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红色 链丝菌产生,有三种结构相似的组分混合: 三、红霉素 2、性质: 碱性:含叔按结构,显弱碱性 水解:内酯及甙键,对酸及碱不稳定,PH=7稳定 脱水环合:H+下C9=O和C6-OH发生脱水反应 3、作用:耐药的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敏感 4、缺点:★水溶性差,只能口服 ★与乳糖醛酸成盐为乳糖酸红霉素(注射用) ★因易在胃中破坏—将红霉素脱氧氨基糖-OH成酯: 如琥乙红霉素(利君沙),可口服 半合成红霉素 对C9 =O 、C6 -OH的改造; C-9=O与C-6-OH发生脱水环合,失效 罗红霉素:C-9=O还原成肟C9=N衍生物 增加了稳定性;14环 阿齐霉素:C9=O还原成肟,C9=N-OH 贝克曼重排,扩环成15环,活性更强,半率期长 克拉霉素: C6-OH进行甲基化 阿奇霉素 本品为天然抗生素中可全人工合成的抗生素 氯霉素结构 ﹡ ﹡ 含2个 C ﹡ 氯霉素的立体结构 D(-) L(+) D(-) L(+) 苏阿糖 苏阿糖 赤鲜糖 赤鲜糖 1.第一代头孢菌素(1964~1974) 特点:1、主要用于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和某些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2、对肾脏有一定毒性。 头孢拉定(先锋VI,可口服、可注射) 头孢氨苄(先锋IV,可口服) 头孢唑啉(先锋V,只能注射) (二)第二代头孢菌素(1974~1979) 头孢呋辛钠、头孢孟多、头孢西丁和头孢美唑等。 例:头孢呋辛钠 7位侧链上引入甲氧肟基及杂环; 第二代头孢菌素的特点 1、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 2、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与第一代大致相当; 3、对多数革兰氏阴性菌的活性比第一代强; 4、对肾脏毒性比第一代低; 5、用途:病原菌不明确的细菌感染或混合感染。 由于空间位阻作用,阻碍酶接近β-内酰胺环。 (三)第三代头孢菌素(1980~1991) 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等 例:头孢噻肟钠 1、结构特点 (1)3-位是乙酰氧甲基; (2)7位侧链上引入顺式甲氧肟基及2-氨基噻唑环; (3)由于空间位阻作用,β-内酰胺环不易被酶破坏。 2、性质 (1)活性:顺式是反式的40~100倍; (2)在光照下,顺式钠盐会向反式转化。 1、对多种β-内酰胺酶有较高的稳定性; 2、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比第一代差; 3、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活性较第二代强; 4、有的对绿脓杆菌有效。 第三代头孢的特点 绿脓杆菌: 一种致病力较低但抗药性强的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伤口感染较常见的一种细菌。能引起化脓性病变。脓汁呈绿色。 (四)第四代头孢菌素(始于1992 ) 特点 (1)7-位酰胺侧链与头孢噻肟钠相同; (2) 3位有带正电荷的季铵基,抗菌活性增强; (3)对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