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对语文读写结合再思考
我对语文读写结合再思考
写作离阅读有多远?叶圣陶说:阅读是(自外而内的)吸收,写作是(自内而外的)倾吐。――写作离阅读似乎并不远!如果写作离阅读并不远,那我们缘何由阅读老走不到写作呢?写作离阅读到底有多远呢?这又是怎样的一段路程?如果把阅读比作起点,写作比作目标,我们来看看该怎样做会有助于我们到达目的地。
我们先来看看众多的名人大师是怎样论述阅读与写作的。
(一)写作离阅读有多远――看看名人大师怎样说
论1.西汉扬雄说:“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
论2.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论3.南宋史蒙卿说:“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
论4.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论5.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
论6.袁枚说:“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糟粕也。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酿者蜜,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瘤。”
论7.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顾振彪先生认为:“写作与阅读结合,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联系课文进行写作,就在应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应用把课文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二是提高写作能力。以课文为写作材料,省去搜集材料之苦,可以直接投入写作训练,尤其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论8.前苏联心理学家阿?科瓦廖夫认为:作文教学的心理过程是个“双向转化”的心理过程。在作文教学中,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学生的“头脑”转化,这是从事物向认识的第一重转化;然后是学生的思想感情向外部语言的转化。作文教学要顺利地实现“双重转化”,关键就在于培养和提高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必须以阅读教学作为基础。可见,作文教学本身也要求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同步前进。
论9.“摹写、改写、仿作、评析、借鉴、博采――这似乎构成一条由易到难的读写结合‘链索’,这条‘链索’反映了学生从单纯摹仿到逐步摆脱摹仿而进入创造的一个‘历练’的过程。”(钱梦龙??,见《教与学――特级教师作文教学经验片断》,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11月第一版,P173)
(二)寻找达标要素――名人论读写启示录
认真咀嚼,我们可以由名人所论读写联系运动员较快地由起点到终点,分析其各种要素及其关系如下:
1.目标要素:阅读和写作是有可能连通的,它们的距离不太近,需“读千赋”(论1)、要“破万卷”(论2),但也不太远,只要“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论2),只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则可“如有神”。
2.体形要素:像起跑点上站着的人,体形越高大,就越容易到达目标。阅读量的大小就像我们形体的大小,它直接影响着作文质量的高低,成为成功达标的基础要素之一。
3.体质要素:身体越强壮,越快到达目标。体质缘何而来,由营养中来。阅读质量就像我们身体的强壮程度,它直接决定作文质量的高低,成为成功达标的决定要素之二,在一定量的积累下它就会成为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质量缘何而来,由“善读”中来,“善读”能“取其神,非囫囵用糟粕也”(论6),“善读”如“销铜”,待到“铜既销矣”,作文“随模铸器,一冶即成”。(论3)
4.技术要素:技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明显,没有体形和体质要素作为基础,光进行技巧训练是不可能有多大效果的,就像读写训练中,没有阅读量和一定的素养,只一味进行技巧讲解和训练,不可能会形成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探究目标达成的过程――看阅读吸收与体质增强的异质同构
由上分析可知,人的体形高大体质又好,是跑步迅速抵达终点最理想的条件,也就是说,跑步要达成目标,最初可从长身体和增营养两方面着手。由阅读到写作,最初要从阅读量和阅读质量着手。人吃食物才长身体,吃好的食物身体才长得好长得快。阅读要有一定的量,量少了吃不饱,量多了也不消化,要适当。阅读的文本需要是人类精神的精华,腐烂变质的东西可能会吃坏肚子。好东西吃进去给人体吸收则会增强体质,优秀的文化精华内化后会增加语文素养。好东西要被消化则需要倾吐唾液、胃汁,需要肠胃的蠕动。那么,什么是内化文本的“唾液、胃汁”呢?是原来的情感、知识、技能的积累。什么是内化文本的“蠕动”呢?是涵咏、是思考、是体味、是讨论,只有通过自己的涵咏、思考、体味、讨论,文本才能被学生理解并吸收,就像食物在唾液、胃汁中,经过肠胃的蠕动才能转化为营养被身体吸收一样。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需要进行技能方面的训练,读写教学有了阅读量的积累,也可开展写作技能训练,读写的形式我们都较熟悉――“摹写、改写、仿作、评析、借鉴、博采”(论8,论9),当然,阅读量的积累和读写技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