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一年级留守孩子语文素养策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提高一年级留守孩子语文素养策略

提高一年级留守孩子语文素养策略   留守孩子这一特殊群体逐渐壮大,他们大多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性格偏执,自控力较差,学习动力不足,自信心不强,厌学、辍学现象严重,常常给老师们出难题。我也不例外,常常为留守孩子犯难。不过,经过几年的摸索,我发现留守孩子也有自身的优势,如果能把他们的资源利用起来,对我们的教学将有很大的帮助。   一、借助熟悉事物帮助学生识记拼音发音   在学习前鼻韵母?n时,我拿出拼音卡片,班里的孩子立刻欢呼起来:“天安门!”我顺势引导:“对,这个韵母?n就读天安门的‘安’。”我讲解完这个韵母的发音方法后,孩子就都能准确地发出了?n的音,轮到一个叫荣炜的孩子了,只见他站在座位上抓耳挠腮的,我以为这位害羞的孩子是不敢读,就鼓励他说:“没关系,看看图,大声读出来。”他听了我的话深深吸了一口气,读:“北――”立马,他摇摇头,又自言自语地说:“北京的――京――”还是摇头,我明白了,他想借助插图来记拼音,却不知道这图上画的是天安门,于是,我告诉他:“这是天安门的‘安’。” 荣炜笑了笑,说:“是,是安。”我又让他读了几遍。满以为这个孩子可以牢牢记住这个韵母了,谁知,第二天早上,我在抽查时,荣炜依然像前一天一样,一会儿读成“北”,一会儿又读成“京”。我纳闷了,一个这么明显的标志性建筑,怎么他就记不住呢?课后,我才了解到,荣炜是留守孩子,长期与爷爷在学校旁租房子住,很少外出,家中又没有电视,对他来讲,即使是这名扬四海的天安门,也是陌生的。我这才想起:他学习拼音比别人吃力,尤其在学?o、ie这两个复韵母时,我反反复复单独教过他好多次,可他就是记不住,现在看来,他长期与外界隔绝,见识面窄,思维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他想借助插图来帮忙记忆,可又苦于对插图上的事物一无所知,所以学得吃力。我该如何为这可怜的孩子寻找一个学习的好方法呢?经过反复的思考,我认为解铃还需系铃人,于是,我找来荣炜,指着韵母?n说:“这是韵母?n,你听过哪些带?n的词?”荣炜听完就锁紧眉头在积极地思考着,可时间一点点地过去,他仍然找不到带?n的词,这时,学校的保安刚巧从办公室门前经过,他兴奋地说:“保安,是不是?”我点点头,问:“现在你能不能想出办法记住这个韵母?n?”他想了一会儿,他指着插图说:“这图上有好多门,谁在这儿看门?保安。这是保安的‘安’。我这样记,行吗?”虽然我也不知道是否可行,但抱着试试的想法,我同意了,没想到,此后的几次提问,他都能准确地读出韵母?n了。这难道就是他可接受的学习方式?接下来,我又把他找来,用同样的方法,让他先找带ie的词,他找出的是“爷爷”,而且,他很快地说出了识记韵母ie的方法:“这树上的果子给谁吃?爷爷。把爷爷的‘爷’读成第一声就是ie。”看到他因自己的发现而兴奋的样子,我想,对于一个见识少、思维不够敏捷的孩子来说,从他的已有生活经验中找到能点燃学习思维的火花,这就是他需要的学习方式。从这以后,荣炜就靠着这样迁移的方法,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学习的难关。   二、借助方言特点帮助孩子纠正唱读习惯   一年级的孩子常常会有唱读的坏习惯,尤其是留守孩子,他们一般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加上我们南方农村的老一辈人,说起普通话来都很吃力,很别扭,但他们为了自己的孙子、孙女不会落后于人,又爱用普通话教孩子,久而久之,这些孩子的朗读方式就与他们的爷爷奶奶相似了,不仅夹杂着许多方言音,还练就了一套摇头晃脑的唱读习惯。为了改变孩子的唱读习惯,许多一年级的语文老师伤透了脑筋。我也不例外,就一句课前的师生问好:“老师,您好!”“老师,再见!”练了一遍又一遍,但大多数孩子还是一字一字拉得老长:“老――师――您――好――。”那有气无力的问好总让我听着难受,无奈之下,我干脆教孩子:“叫快一点。”这下更糟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叫,那速度之快,令人听不清楚他们在叫什么。就连简单的师生问好,孩子们的唱读现象就这么严重,纠正起来还这么困难,我该从何着手?   有一次在回家路上,一个孩子由于一时疏忽,竟然用方言大声地与我打招呼:“老师,再见!”起先我没在意,可转眼一想,不对,这孩子叫得多动听,一点儿也不会唱读。想到这儿,我有主意了。第二天一早,我就在班上让一个孩子用方言说一遍“老师,再见!”,孩子们听了都满不在乎,有个孩子还小声嘀咕:“这有什么难?”见到这情景,我让全班孩子起立,一起用方言说一遍“老师,再见!”,孩子们在说这一句时,自然而然地把“老师”连在一起,稍稍吸一口气,又说“再见”,语气那样的自然。这时,我提出让孩子们把方言换成普通话,按前面说方言的语气再说一遍“老师,再见!”,果然,孩子们就摆脱了以往的唱读习惯,语速适中,停顿得当,语气亲切。此时,孩子们似乎明白了,其实用普通话朗读、说话,与方言的语气是一样的。就这样,在往后的教学中,我遇上学生出现唱读现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