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动物病毒学)第12篇 章负链RNA病毒.ppt
活疫苗 感染胚尿囊液冻干而成。 初免应该用低毒力疫苗株,需要多次接种。 首免饮水免疫,二免用气雾免疫。 灭活苗 感染胚尿囊液用福尔马林杀死病毒,与佐剂混合。 可以选用强毒株作为疫苗株。 可以制成二联或多联苗。 肌注。 12.3 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 Rhabdoviridae 弹状病毒 216000X 病毒粒子呈子弹状,大小约180×75nm,有囊膜。基因组为单一分子的负链单股RNA,长约13-16kb。在感染细胞胞浆中形成特异性的包涵体,称为内基氏小体(Negri bodies)。病毒宿主范围广。 一、科的特征 狂犬病病毒 牛暂时热病毒 水疱性口炎病毒 二、主要成员 狂犬病毒属弹状病毒科。 病毒粒子呈清楚的子弹形一端钝圆,一端平凹,长180nm,宽75nm,由囊膜和核芯两部分组成。 三、狂犬病毒(Rabies virus) 1.病毒粒子 G(糖蛋白) M2(基质蛋白) N(核蛋白) M(磷酸化蛋白) L(RNA多聚酶) 基因组为不分节段单股负链RNA,编码5种结构蛋白。 其中糖蛋白镶嵌于囊膜表面,能诱中和抗体并具有血凝特性。 2.病毒基因组 新城疫病毒粒子 新城疫病毒(NDV)属于RNA病毒中的副粘病毒科、腮腺炎病毒属的禽副粘病毒,为单股负链病毒。 有囊膜,呈多形型,一般呈近似球形。 直径100-500nm 纤突8-12nm 1、病毒粒子 NP:核衣壳蛋白 P:磷蛋白 M:基质蛋白 F:融合蛋白,小的表面纤突 HN:血凝素-神经氨酸酶 L:大分子蛋白 基因组约15kb长,共包括6个基因,依次为:3’-NP-P-M-F-HN-L-5’ 2、NDV基因组结构组成 3、NDV的理化特性 对多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相当强,能在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ND爆发后2-8周,仍能从鸡舍、蛋壳、羽毛中分离到病毒,但不同毒株间存在差异。 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处理,如热、射线、各种化学药物均能破坏病毒的感染性 血凝活性: NDV能凝素两栖类、爬行类和禽类的红细胞(所有毒株都能凝集人、小鼠和豚鼠的红细胞,但凝集牛、山羊、绵羊、猪和马红细胞的能力随毒株而异)。 NDV依靠其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 结合于红细胞表面的含唾液酸的受体,凝集成较大颗粒,这一特性能被特异性抗血清抑制,是鉴定病毒的有效方法 4、NDV的生物学活性 神经氨酸酶活性: NDV的HN蛋白具有神经氨酸酶功能,能水解唾液酸的糖苷键,使受体从红细胞表面脱离,从而使已经被病毒凝集的红细胞发生解凝集。 细胞融合: NDV复制时,病毒首先吸附于细胞受体,随后病毒囊膜与细胞膜发生融合。NDV感染还可导致2个或多个细胞之间的细胞膜融合,形成合胞体 5、NDV的血清分型 所有的NDV属于同一种血清型,但不同毒株的毒力差异很大。 单抗可以检测出病毒亚群间的差异. NDV不同毒株的毒力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主要取决于其HN及F的裂解及活化。 根据毒力的差异可将NDV分成3个类型: 强毒型(velogenic)(嗜内脏型) 中毒型(mesogenic) 弱毒型(lentogenic) 6、NDV的毒力 衡量毒株毒力的指数 经典方法: 1日龄鸡的脑内接种致病指数( Intracerebral Pathogenicity Index, ICPI) 6周龄鸡静脉致病指数(Intravenous Pathogenicity Index ,IVPI) 鸡胚平均致死时间( Mean Death Time ,MDT) 衡量毒株毒力的新方法 分子基础: NDV的F蛋白先是以无活性的前体F0的形式存在,当它被宿主细胞蛋白酶裂解成F1、F2两个亚单位时,病毒才具有感染活性。 裂解后的活性蛋白一旦到达质膜表面即可介导感染细胞与邻近的细胞融合,并导致病毒新的感染。 F蛋白的裂解位点 强毒株的F0在接触大多数宿主细胞时都会被胞内蛋白酶裂解为F1 、F2 两条多肽。F1 多肽区直接参与细胞融合活动,具有较强的毒力 弱毒株F0 只能在特定的细胞内被裂解,从而表现出不同毒株致病性的差异。 F蛋白裂解位点位于116 位的氨基酸处,其氨基酸顺序及裂解能力是决定毒力的关键因素。 F蛋白的裂解位点 强毒F1的N端为苯丙氨酸(F),弱毒为亮氨酸(L) 强毒F2的C端存在由谷氨酰胺(Q)隔开的两对碱性氨基酸;而弱毒的两对碱性氨基酸部分被甘氨酸替换 基于上述原理,可以建立区分NDV强弱毒的RT-PCR方法,这也是目前实验室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 F2 OIE对ND爆发的定义 两个标准: 1、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0.7 2、F1蛋白的N端(117位aa)为苯丙氨酸F,F2蛋白C端有多个碱性aa(113-116位aa至少有3个精氨酸或赖氨酸) 病毒首先在呼吸道及肠道粘膜上皮复制,借助血流扩散到脾及骨髓,产生二次病毒血症,从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