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古诗四首赏析阅读.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教版八年级古诗四首赏析阅读

古诗四首赏析阅读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712~770),字子美杜甫一生坎坷,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却能相通,一触景生情,一移情于物,见诗之丰富。“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寥寥十字,使一位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的形象兀立在读者眼前。作者望春,并没有得到任何快慰,却为感时、恨别所困,终至烦躁不安,频频抓挠头发。尽管诗人这时才四十五岁,但因终日愁情煎熬,头发来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从章法上看,这一联是把前面分别抒写的感时恨别两种感情统一起来,收结全篇。作者选用搔发这一下意识动作把满腔的愁情变成了可见可感的生动形象,很自然地引导读者进入诗的意境,产生共鸣。诗人写此诗时,正身陷安禄山叛军占领下的长安。国家动荡不安,家人骨肉离散,眼前的春景更让人感触从生。沉痛的感情通过感时花溅泪白头搔更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视野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亲人。言明春望所见的名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美景反衬忧伤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自己心念远方家庭安危,又自叹年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   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答:   3.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   答:   4.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答:   5.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 1.D   2.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3.因为诗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乡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溅泪,即便听到悦耳的鸟鸣声,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   4.用词凝练;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5.忧国思家的情怀。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如首句七个字却勾画出一幅生动的秦淮河的迷蒙夜景,大可以看出语言的精练、准确、形象。末二句,上句明白如话,朴素自然;下句却运用了浅显的典故,以表达他深沉的感情,颇为雅丽清新。这一切,都使得这首诗显得词来清丽,画面鲜明,风调悠扬,富有艺术勉力。 答: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