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丁斯视野中关心型师生关系及其启示.docVIP

诺丁斯视野中关心型师生关系及其启示.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诺丁斯视野中关心型师生关系及其启示

诺丁斯视野中关心型师生关系及其启示   关心教育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美国,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内尔?诺丁斯。这一理论被认为是后科尔伯格时代最重要的道德教育理论之一,对当代道德教育各家思想有着不同程度的超越和补充,具有重要的符合时代发展特点的思想价值。特别是该理论中的关心型师生关系的论述对改善我国德育中的师生关系,提高德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关心型师生关系的提出背景及其内涵   二战以来,美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为了应对这些变化,学校采取了添加各种各样的课程或者强调某些狭隘的教学法的策略。然而,只是针对一些具体问题而改进的策略,效果并不理想。面对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化,整个教育系统似乎筋疲力尽,陷入危机之中。学生对老师缺乏信任,甚至缺乏最基本的对他人的尊重。然而同时,大多数教师都勤勤恳恳工作,并且声称他们心里装着学生。问题在于,他们无法与自己的学生成功沟通,建立关心和被关心的双边关系[1]。因此,诺丁斯提出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要达到这样的教育目标,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关心教育模式,在师生之间创造更多的对话、连接和归属感,形成一种持续、互信的关心关系。   诺丁斯认为,关心者和被关心者之间的关系是进行关心教育的基本人际关系。关心型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领域教师作为关心者在关心着学生,而作为被关心者的学生也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并且以特定的方式予以回应,当学生的回应被教师感知和接受,那么这个关心关系就形成了。可以用公式表示为:1.教师关心学生,2.学生接受并回应教师的关心,3.教师感知和接受学生的回应。如果关心者和被关心者任何一方没有做出适当的反应,关心关系就没有在二者之间形成。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教学中的师生关心关系不同于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关心关系,它必须建立在一种牢固的信任关系基础之上。这种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它需要时间,要求有连续性。   二、关心型师生关系的特征   1.主体间性   诺丁斯认为成熟的关心型师生关系是相互??用的,而且这种相互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关心型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关系属性,这种“主体间的关系性”也是关心最重要的意义所在。无论是付出关心的一方还是接受关心的一方,任何一方出了问题,关心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在交流和接触的过程中,师生双方可以交换位置和角色。关心者可以同时变成被关心者,而被关心者也可以变成关心者。师生之间是一种交互式的主体间性关系,而不是单子式的主客体关系,这对于克服学校德育中以教师单向灌输为主、枯燥单一的注释说教式的教学模式造成的学生不接收、不理解、不接受、不行为等“四不”现象,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为学校德育过程是教育者价值引导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个体自主建构的过程,二者缺一不可。主体间性视域下的关心型师生关系的提出,为我国学校德育提供了新的理论愿景,不仅对创新德育思维、拓展德育模式、提高德育实效性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德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2]。   2.非功利性   诺丁斯认为关心是处于关系中的一种生命状态,而不是一套具体的行为方式。作为“处于关系中的一种生命状态”,关心型师生关系具有了某种生存的纯粹的意义,当然是非功利性的。在关心关系中,关心者的心理状态是以专注和动机移位为特征的。专注要求教师掏空自己的灵魂以便接纳他所关注的学生,这需要不参杂任何功利性的目的才能做到。动机移位是指一种动机能量流向他人的过程,即教师把学生的需要当作自己的需要来做出回应,进行思考,把学生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来思考和解决。   关心道德教育有四种主要方法:榜样、对话、实践和证实。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出于自身内心的道德反应主动地示范关心而不是相反;禁止简单地对关心实践活动进行竞争性质的打分评估;证实过程也不是一种功利主义的策略,而是建立在一种深刻关系之上的爱的行为。由此不难看出,关心道德教育中师生关系都应该是非功利性的。如果参杂功利,就可能导致关心行为转向如何保护教师或者学生自身,而不是他们的对方。   近些年来在工具理性主义的冲击下,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处事方式被用来处理学校的许多事务甚至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被简单的消费和买卖关系所取代,出现交往、接触、沟通减少;情感淡漠化;矛盾过激化的病症。”[3]必须超越工具理性的主导,构建起价值理性的师生交往方式,把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心型师生关系,因为学校的主旋律是“育人”而非“制器”。   3.连续性   从关心教育目标的高效达成角度来看,师生之间关系应该具有连续性。诺丁斯认为,教育学生和抚养孩子一样,都需要时间,都需要一种互动关系和连续性,构建信任关系并且持续维护和完善这种信任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