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班额下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docVIP

谈大班额下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大班额下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谈大班额下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摘要] 在语文大班额教学中,教师应相信学生,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走近文本,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小组交流,互动生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新课程强调的课程要由“专制”走向“民主”,由“统一”走向“个性”,才能尊重学生思维,倡导答案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关键词] 动手 动脑 动笔 自主 互动      一、相信学生,给学生动手的机会      在教学的准备阶段,适当背景知识的补充是必要的。过去上课,总是教师准备好了再倒给学生,而今不再需要这样做了。一是高中生动手能力强了,已经有能力自己查阅资料;二是学生手头的教辅材料种类繁多,详细;三是信息发达,取得材料的途径多了;四是学生求知欲增强了,不满老师的那一点知识的人多了。因此,只要老师给出问题,提出要求,列出范围,甚至不列范围,学生自会动手做成。如教学《客至》时,需要了解杜甫的生平事迹极其写作背景,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搜集材料,然后在课堂上宣讲、交流。同学们各自使出自己的招数:有的从课文注释中找;有的从教辅书中找;有的从初中课本中找;有的从杜甫传记中找;有的从互连网上找;有的从鉴赏词典上找等等不一。另外,还有意外收获:如课本注释中提到“明府”这样一个词语,以前没见过,有同学找来工具书,有的到网上查阅,仔细认真,独立完成。有的甚至就此延伸,顺带了解了历代官职的演变极其名称的来由,融会贯通,一举几得。   一位语文老师再优秀,也只是一个人的视野,也只是茫茫学海中某一层面、某一侧面的优秀;而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独特的生命个体,他们甚至可能拥有比师长更聪明的天赋、更广博的见闻。因此,让学生参与搜集、整理知识,这本身也是对学生人力资源的开掘利用。      二、走近文本,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      要理解文本,当然先要阅读文本,而每个人的阅读视角和对文字的感知点不同,有人重字词,有人重句子;有人重景物,有人重画面;有人重音韵,有人重情感;有人重形象,有人重意境。因此,重视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放开手脚,让学生依自己的阅读习惯去发现、去挑选、去质疑、去欣赏、去评价。   仍以杜甫的??客至》为例。同学们在经过反复朗读、分析、思索后,发现了许多问题:   1.有人说,“但见群鸥日日来”中的一个“群”字,说明海鸥之多,同时也说明环境优美。“日日”用得好,海鸥天天翔集,说明人不孤独。有这么多的鸥鸟做伴,形影不离,作者一定很快乐吧。 也有人提出相反的意见:正是这“群”鸥“日日”来与作者相伴共语,才更显出无人的孤寂、冷静,也才使得作者听到朋友到来禁不住内心的狂喜,又是扫径,又是除草,忙个不亦乐乎。   2.有同学认为,该诗不是律诗,因为“来,开,醅,杯”等字不押韵。有同学认为,是律诗,因为“来,开”应读“Lei、Kei”,并举出李白的《望天门山》为证:“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有人认为,颔联、颈联对仗工稳,干净利索,语义丰富。而有人则认为,颈联中的“盘飧市远”和“樽酒家贫”不对仗,主要是“远”和“贫”不对。就对仗常识来看,“远”应该对“近”,“贫”应该对“富”才对。   4.有人从“呼”字看到了人情物态:主人殷勤待客的真诚,邻里和睦相处的友好,酒席间推盘送盏的喜乐,朋友间相知相识的真情。有人却从“呼”中看到了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有人从“呼”的短暂喜悦中窥到诗人长久的孤独和落寞,看到了诗人生活的贫穷苦难、无朋无友的寂寞和内心的惆怅。   5.“肯与邻翁相对饮”简短的诗句包含了丰富的情节:朋友,只有我们两人对饮,是不是太闷了,要不要叫邻居陪陪您,我们邻居老翁可好了,风趣幽默,典故又多。以散文句入诗,看来诗歌和散文有相通之处啊。但诗歌确实不是散文,和散文有很大的不同。这不同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值得探讨。   6.杜甫的诗风是沉郁顿挫,但这首诗却写得活泼轻快,令人生疑。它真的出自杜甫之手吗?   7.整首诗到底是写喜乐呢,还是写悲愁?作者的生活状态和人际关系到底怎样呢?   这样一首短诗,同学们却能提出如此多样的问题,当然是值得高兴的,然而在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当中,也不乏肤浅的、幼稚的、不成熟的,甚至是错误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适当、适时地引导点拨,并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证据更正自己的问题。      三、组成小组,交流互动      同学们初读诗歌感受颇多,问题也很多,接下来就是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不是教师解答,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辩论,最后自行解决。解答形式可依实际情况而定。将喜欢独立钻研的、喜欢商量的、喜欢配合的、喜欢动手的、喜欢动嘴的、喜欢动笔的搭配分组,让不同习惯的人组合在一起。为了避免少数尖子生唱“精英戏”而使大多数人成为沉默者,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