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0元到1.35亿元身价飙升
50元到1.35亿元身价飙升
49年前,一个还没有满月的男婴,以50元的身价被他的亲生父母卖给了一户姓牛的人家。46年后的2004年,美国《福布斯》富人排行榜上,当年的这个男婴现在身价是1.35亿元。这个巨变是惊天动地的,人们只从这个结果中看到了一个人的成功,但是很少有人想到成功背后付出的艰辛与不易,甚至这背后经历过的故事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内蒙古蒙牛乳业董事长牛根生,一个在6年时间里就将蒙牛这个品牌成功创建并迅速占领中国市场的人,一个在一夜之间成就一个亿万富翁团队的人,一个在创业路上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人。
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
“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我们常常能在电视上听到这句广告语。蒙牛站在整个乳业行业的高度,向世人昭示这样一个理念,只要喝牛奶,不管喝哪个品牌的牛奶,目的就是一个,强壮中国人。这种气???和胸襟足以让所有乳品行业的人竖起大拇指!或许,这也是蒙牛在1999年成立至今的8年时间里经历过血雨腥风发展到现在的一个佐证!可创业当年,牛根生的竞争对手似乎没有这样的宽容和大度。
1999年的牛根生,已经是不惑之年。事业上如日中天的他,没想到一夜之间就从伊利集团的副总裁变为一介庶民。这个过程是瞬间的,这个急刹车对于牛根生来说,无疑是沉痛的。怎么办?辞职后的牛根生不能因此就啥事不做了,他选择了自主创业,但为避免与伊利同业竞争,牛根生打算开一家海鲜大排档,可因有人幕后干预,大排挡也没有开起来。在伊利做了16年的副总裁的牛根生,来了牛劲,决定继续做老本行――牛奶行业。他把自己和妻子在伊利的股份卖掉,又跟先后被伊利除名的几个旧部在1999年1月13日,正式注册成立蒙牛,注册资本金100万。从那一天起,牛根生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谈起当年的创业,牛根生回忆说:“当时在呼和浩特的一个居民区里租了一间小平房作为办公室,一共只有53平米,月租金200多元。蒙牛成立的时候,仅仅在内蒙,以伊利为首的乳品企业就有数百家。和蒙牛同在呼和浩特市的伊利集团那个时候已经上市多年,有完整的冰品、液态奶和奶粉生产销售体???,当年的纯利润达到八千多万元。而1999年蒙牛刚诞生的时候,没有奶源,没有厂房,没有市场,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但是,牛根生有人。牛根生的蒙牛大旗一扯,便招来天下英雄的“归顺投诚”,当时正在伊利顺风顺水地享受着高官厚禄的牛根生的老部下们,闻听此讯,一批批向牛根生投奔而来,算下来总计有几百人,尽管牛根生一再奉劝他们不要弃“明”投“暗”,但是这些老部下们坚定地认为投的不是“暗”,而是“明”。所有人都明知蒙牛的生存和发展是超乎想象的艰难,但还是死心塌地跟他白手创业。因为当年内蒙古乳业利益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蒙牛的生存空间饱受挤压是想象中的事情,其艰难程度不言自明。蒙牛就如风雨飘摇中的一个异常脆弱的小生命,随时都有夭折的危险,牛根生和他的团队悉心呵护,仍躲不过来自外界的枪林弹雨,先后经历了广告牌被砸、牛奶被截倒、银行资金被冻结、开工建厂的时候被人举报为“毁林建厂”、2000年蒙牛奶站代理人员因“抗税”被治安拘留15天等等事件。身经百战的牛根生回首这些往事时置之一笑:“世上难产的东西有两种,一种是死胎,一种是巨婴。看来我们被逼成了后者。”
当年,牛根生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明枪暗箭,他选择了以退为进的策略。当时的伊利已经是全国乳业的龙头老大,而牛根生又是被伊利逐出家门的人,所以对蒙牛打压得最厉害的恐怕就是伊利了。但是牛根生对于曾经推他出门的伊利,在任何时候都表现出深深地敬意。蒙牛在刚开始的时候很谦虚,打出的广告口号是:“向伊利学习,为民族企业争气”。当时蒙牛对外宣传是内蒙古第二大乳业品牌,第一是伊利。牛根生在不同的场合提及伊利,言辞中总是充满对伊利的眷恋之情和对老领导郑俊怀的满心敬意。牛根生的做法逐步赢得了更多的同情与支持。牛根生用“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基督精神感化了竞争对手。
牛根生对此的解释是:“只有这种方式才能活下来,同时还能长大。”面对竞争对手想要置之死地的策略,牛根生坦言:“如果不还手是掐不死的。只要一还手掐死的可能性是特别大的。当时挨打和挨骂是为了将来不挨打不挨骂,为了自己能够生存和发展,最后能够不挨打不挨骂。当你打了好几年,打的和骂的过程都经历了以后,就要学会怎么样不打能赢,怎么样不战能胜。”
竞争对手的恶毒招数就这样被牛根生化解于无形。就在同时躲过一个又一个有惊无险的劫难,同时以 “平均一天超过一个同类企业” 速度在不断扩张!
为了谋求快速壮大的机会,牛根生想到了借力资本高手。2002年6月,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英联投资三家国际机构入股蒙牛。但是打着“锄强扶弱”口号的摩根斯坦利等三家投资公司,除了带给蒙牛总计6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以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