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5 杜甫诗三首 登高
《杜甫诗三首──登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色。
2.结合课文注释,掌握重点字词并能够理解诗句基本意义。
3.能够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以及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4.把握诗歌情感基调,运用诵读技巧,朗诵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等完成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诗中表现的多重情怀。
2.逐渐培养诗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感知抑扬顿挫的律诗中所沉淀的深沉情感。
三、课型
新授课。
四、课时
1课时。
五、文本简析
《登高》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本单元是诗歌单元。《登高》的讲解要紧扣教学目标和单元目标。第五课节选的是杜甫在夔州所写的三首诗,而《登高》处于尾篇,可将三首诗做纵向比较阅读。《登高》是诗人抒发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之作,学习这首诗要善于把握景情交融的关系及诗人悲欢愤激之情,并同当时战乱的时局联系在一起,深入感知诗中意境。启发学生创造性想象,再现秋江广阔图景和抒情主人公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主要遵循读诗、品诗、悟诗这一基本框架。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以初中学过的杜诗为导入。
【设计意图】教师需树立历史观,建立初中旧知和高中新识的关联,唤醒学生对杜诗过去的认知。
(二)背景材料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一度任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其诗反映了唐朝的历史,被称为“诗史”,后人推崇他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杜甫身逢战乱,从四十八岁开始,一直到五十八岁去世,十一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三年后病死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作者寄寓夔州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但政局依然动荡不安,吐蕃不断入侵,兵机此起彼伏,再加上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相继去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设计思路】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背景意识”:诗人不能脱离他的时代,诗篇不能脱离诗人的情感。懂得知人论世,理解诗歌才会通透。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
2.学生齐读。
【设计思路】教师做朗读示范,朗读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整体感知文本,积极思考。
(四)正文解析,品味鉴赏(提问、讨论、答问、点拨、解疑)
1.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各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十四字写六种景,什么特点?
参考:
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2)急风、高天、哀猿、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设身处地想想。
参考:
“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探讨:飞鸟,应该是一种什么处境的鸟?是不是一只欢乐的鸟呢?
参考:
飞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找不到家的鸟,它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还可以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总之,这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而且只能是一只,而不是多只。因为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此时杜甫应该是孤单一人在外漂泊。
【设计思路】首联问题的设置主要从意象和意境出发,但是在分解诗句后,要用自己的理解重新组合,把握诗句的整体意境;赏析时要敢于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
2.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颔联给我们勾画出一副极其广阔深远的图景,前人誉之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写了两种景物?(落木和长江)
(2)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
参考:
①落木萧萧:杜甫看到落叶飘零,会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也许会加重乡愁,他会问自己,这常年漂泊的生活何时能结束。②不尽长江: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会超越时空的限制,联想到历代的一些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怅望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
【设计思路】颔联的问题类似于首联,让学生理解情景交融的手法,在问题表述上渗入诗歌技巧。
3.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宋代罗大经读颈联读出了八层意思,那同学们读一下,看看你们能读出几层意思?(小组讨论)
参考: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专题1-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教学案)-高一化学同步精品课堂(必修2) Word版含解析.doc
- 专题1-1-3 核素(教学案)-高一化学同步精品课堂(必修2) Word版含解析.doc
- 专题1-2-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元素周期律(教学案)-高一化学同步精品课堂(必修2) Word版含解析.doc
- 【政治】人教版必修3讲义:单元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
- 专题1-3-2 共价键(教学案)-高一化学同步精品课堂(必修2) Word版含解析.doc
- 专题2-3-2 化学反应限度(教学案)-高一化学同步精品课堂(必修2) Word版含解析.doc
- 专题3-1-2 烷烃(教学案)-高一化学同步精品课堂(必修2).doc
- 专题2-3-1 化学反应的速率(教学案)-高一化学同步精品课堂(必修2) Word版含解析.doc
- 专题2-1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案)-高一化学同步精品课堂(必修2).doc
- 专题3-4-1 糖类(教学案)-高一化学同步精品课堂(必修2).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5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5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5杜甫诗三首—登高.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5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8寡人之于国也(第一课时).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7李商隐诗两首《马嵬》.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8寡人之于国也(第三课时).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8寡人之于国也(第二课时).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9劝学(第一课时).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