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化疗药物外渗得预防及处理.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疗药物外渗得预防及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肿瘤内科 初丽妍 化学治疗的发展史 化学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三大主要方法之一,因强调全身性治疗而有别于适合治疗局部性肿瘤的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 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药物种类的增加和化学治疗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癌症化疗已经从姑息性的目的向根治性目标迈进。 近20年来发现,在手术后用化疗(辅助性化疗)由于控制了亚临床的微小病灶,以使部分癌症如乳腺癌、骨肉瘤、结肠癌和胃癌的治愈率有所提高。 肿瘤化疗的种类 根治性化疗 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 姑息性化疗 研究性化疗 化疗局部毒副反应 局部毒副反应占抗癌药物所致各种反应的2-5%,是给病人带来较大痛苦的病发症之一。目前大多数化疗药物均由静脉给药,但是具有刺激性的抗癌药物可致皮肤毒副反应,其表现可因化疗药物特性、浓度、外渗剂量等因素而造成损伤程度的不同,如静脉炎或严重的组织坏死等不同的表现。因此用药前熟悉各种药物刺激性反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及出现外渗反应的应急处理方法,可减轻不良反应。 药物渗漏的原因 药物渗漏的临床分期 Ⅰ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见于早期,局部肿胀,红斑、持续刺痛; Ⅱ期(静脉炎性反应期):见于渗漏后2~3天,沿静脉走向条索状肿胀、发红,引流淋巴结肿大、疼痛,可出现发热; Ⅲ期(组织坏死期):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累及皮下肌层,甚至深部组织结构受累。 临床表现  静脉炎 外渗反应 化疗药物分类 输液静脉选择 应认真选择静脉,一般由远端向近端,由背侧向内侧,两臂交替使用,选择弹性好,管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避开关节处。因下肢静脉易形成血栓,不宜采用下肢静脉。乳腺癌病人患侧上肢血液回流欠佳,不宜采用患侧 常用输液途径 双侧上肢 锁骨下静脉 经外周静脉入中心静脉(PICC)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评估所给化疗药物的性质 评估病人情况 局部静脉状况评估及选择 处理原则 (4)植物碱类(长春新碱/诺维本):处理原则为稀释药物浓度,促进组织吸收。常用方法为:①透明质酸酶或生理盐水1ml,局部皮下注射。②局部热敷促使血管扩张,加速抗癌药物的吸收。冷敷和皮质类固醇激素能增加皮肤毒性反应,不宜使用。 (5)?顺铂:10%硫代硫酸钠5-10ml局部注射。 总之,及早发现、及早处理、方法得当是减少肿瘤药物渗漏引发皮肤、组织损伤的重要措施。 肿瘤预防三点建议 注意改善生活环境和不良习惯 定期进行系统的健康检查 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 * * 药物渗漏机理 穿刺性损伤 生理因素 药理因素 生理因素 穿刺性损伤 博莱霉素(BLM) 顺铂(DDP) 甲氨喋呤(MTX) 环磷酰胺(CTX) 噻替哌(TSPA) 阿糖胞绀(CA)等 卡氮芥(BCNU) 氮烯咪胺(DTIC) 鬼臼乙叉甙(VP-16) 鬼臼噻吩甙VM-26 紫杉醇 丙脒腙 氟脲嘧啶(5-FU)等 阿霉素(ADM) 表阿霉素(E-ADM) 丝裂霉素(MMC) 柔红霉素(DNR) 氮芥(HN2) 长春新碱(VCR) 长春花碱(VLB) 长春花碱酰胺(VDS) 去甲长春花碱(NVB) 放线菌素D(ACTD) 等 作用在药物外渗时无明显发疱或刺激 药物渗出后可以引起局部灼伤或轻度炎症。 药物外渗后可以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的药物 非发疱性化疗药物 刺激性化疗药物 发疱性化疗药物 停药、留针、速回抽; 注药、拔针、勿按压; 解毒、抬高、止疼痛。 常用药物渗漏后的处理 (1)?蒽环类抗生素:最佳方法是冰敷或冷敷,冰敷时间通常在最初72小时之内,每天冰敷4次,每次30分钟;解毒剂可考虑选用二甲亚砜(DMSO)局部外用,但应注意有无毒性加重情况,皮质类固醇能加重皮肤的毒性,不宜使用。 (2)?丝裂霉素:无论冷敷或热敷效果均不好,可在局部皮下注射VitB6;据报道局部外用DMSO,也可减低丝裂霉素的局部毒性。 (3)???氮芥:首选硫代硫酸钠,一般用法为:10%的硫代硫酸钠4ml与6ml的蒸馏水混合,局部注射及静脉滴注,同时局部冰敷6-12小时。 促进药物吸收 150-900U 透明脂酸霉,热敷4次/天持续24小时 植物碱类 减低与DNA的结合 ? 8.4%碳酸氢钠5ml BCNU 与外渗药物结合,失去活性 5ml 10%硫代硫酸钠4ml+6ml注射用水 HN2 减低与DNA的结合,加速局部外渗药物的清除 ? 8.4%碳酸氢钠5ml,50-99%二甲亚砜外敷6次/天,持续2周 ADM 加速局部外渗药物的清除与外渗药物结合,失去活性 5ml 50-99%二甲亚砜外敷一次,10%硫代硫酸钠4ml+6ml注射用水 MMC 作用 剂量 解毒剂 药物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