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漫话: “半部论语”是是非非——大宋开国宰相赵普简说.docVIP

史学漫话: “半部论语”是是非非——大宋开国宰相赵普简说.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学漫话: “半部论语”是是非非——大宋开国宰相赵普简说

“半部论语”的是是非非 ——大宋开国宰相赵普简说 赵普(922-992)字则平,幽州蓟县人。他的故乡幽州的镇守者当时是后唐卢龙节度使赵德钧,他连年用兵,与契丹周旋,使幽州民力凋敝,不堪重负。赵普的父亲赵回举族迁徙到赵子龙的老家——常山。而常山仍然近边,时不时也有战火侵扰,不堪其苦的赵回终于下了决心,又把家搬到洛阳,这才定居下来。 年轻时的赵普沉默寡言,直到后周显德初年才得以仕官,那时侯他已经是而立之年了。他被永兴军节度使刘词召辟为从事,开始了自己的仕途。刘词临死时,觉得他是个人才,便在遗表中将他推荐给了朝廷。然而当时并没有什么职位出缺,他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 直到周世宗征淮南时,赵匡胤大显神威,连获三捷:大战涡口、奇袭清流关、攻拔滁州。赵匡胤真正被周世宗赏识并重用就是此时,而巧的是赵普也是这时得以成为赵匡胤的幕僚。 滁州新下,赵匡胤暂时镇守,然而一座州城日常事务多矣,没有文官显然不行。正好赵普也待职很久了,当时的宰相范质便表奏赵普出为滁州军事判官。 命运终于把这对黄金搭档牵到一起来了。二人初次见面就有相间恨晚的感觉。赵普“时为郡之参佐,断事明敏,狱无冤者,太祖闻名召见与语,深器之”(《赵中令公普神道碑》)。 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当时也参加了淮南之战,领兵到滁州时是在夜里。赵匡胤为了以防万一不肯开门,“父子固至亲,然城门启闭者,王事也”,直到第二天早晨才开门让老父进去。结果赵弘殷到了滁州不久就生病了,赵普很有心计,日夜侍奉老爷子。赵弘殷被赵普感动了,看他也姓赵,索性“待以宗分”,把赵普当成自己家人了。 这一年,赵匡胤屡建奇功,周世宗深为器重,加殿前都指挥使,领匡国军节度使(后为避讳,改定国军,治所在陕西同州)。这位赵殿帅三十岁做了节度使,开始有了幕僚。赵普、吕胤(后避讳,改以字为名,即吕余庆)、沈义伦(后避讳改名沈伦)三人同时领了匡国军的幕职。赵普为节度推官,沈义伦为从事,吕胤为掌书记。这三人中,就有两位成了后世的宰相、另一个也官至参政(参知政事,即副相)。而这三人的学历都不高,其中沈义伦还算好的,当过一阵教书先生,另外两个都顶多初中毕业,吕胤是生在官宦之家,靠荫补得官,只有赵普是混上来的。 从此之后,赵普就攀着赵匡胤这棵大树渐渐向上爬,水涨船亦高。三次从周世宗征淮南后,赵匡胤改领义成军节度使(治所为滑州白马)。又从世宗北征三关,任水路都部署,收降契丹猛将——号称大虫的姚内斌,旋师后接替张永德任殿前都点检,移镇许州忠武军。此时,刘词幕府的原班人马——楚昭辅、王仁瞻等也先后投入到赵匡胤幕府,这些人日后都是北宋的枢密使、枢密副使等高官,可见,在乱世中找对主子是多么重要。 公元959年6月,周世宗病故,年仅38岁。7岁的周恭帝即位,赵匡胤移镇宋州归德军,加检校太尉。赵普升为归德节度掌书记。如果陈桥兵变是有预谋的,估计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在一个天下大乱的年代,四周皆敌的政权里,做君主的竟是一个七岁孩童,这个时候,只要有点实力的人就该开始觊觎皇位了,何况是手握天下精锐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呢? 赵匡胤不但幕府里人才济济:文有赵普、吕胤、沈义伦、刘熙古、楚昭辅、王仁瞻……禁军中的的亲信赵光义、罗彦环、王彦升,义社兄弟石守信、王审琦、李继勋、刘光义;禁军中的好友高怀德、慕容延钊、韩令坤;朝中大臣依附者陶谷、窦仪……威信之高,小皇帝柴宗训远远不及。禁军中的将士更是只知有赵点检,小皇帝是什么东西?不知道。五代拥立皇帝之风很盛。为了荣华富贵,围着赵匡胤转的人便开始有了这种念想,而赵匡胤的首席谋士赵普自然也应该开始内外打点,巧做安排了。这种事不见诸史籍,但就笔者想来,“其事体莫须有”。 于是,公元960年正月,一个天大的机会降临了。群臣还在忙着贺正旦,边陲的警报就不失时机地、十万火急地来了。契丹、北汉相邀举兵来犯,镇、定二州告急!易定节度使孙行友不是赵匡胤的党羽,所以若急书当真是他所发的话,当非妄言;若急书是伪造的,肯定也就是赵普等人安排好的。 小寡妇和小皇帝能做什么?这等事只能靠大臣。宰相范质、王溥当即商议决定,以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领归德节度使赵匡胤作为统帅,引京中禁军抵御,殿前副都点检领镇宁节度使慕容延钊为前部先发。慕容延钊领禁军两万先出京师,赵匡胤的大军第二天便继之以往。这时,“点检做天子”就已经在京城传开了。当天所出现的奇怪现象——新日代旧日难免为史家杜撰的产物,但在禁军中,赵匡胤早已经是他们的天子了。 当晚,禁军驻陈桥驿。高怀德、潘美等便开始鼓动众将拥立天子,如此周详的计划显然出自赵普之手。军心是很容易受到煽动的,着眼于事成之后的“翊戴之功”,哪个不抢着做?众将定议之后,再各自说服麾下的士兵。到前线作战,还是拥立皇帝享受富贵?士兵们也不是傻子,哪个对自己更有利谁还掂量不过来? 军中定议,先找到赵光义和赵普,把事跟他们说了。二人大喜,但是非常冷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