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文简易复习法.docx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古诗文简易复习法.docx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一、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二、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三、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四、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7、羁旅漂泊、感时伤逝、高才不遇、期盼收复、感时叹老等等,往往很复杂。五、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文言复习备考题型精点之概括分析【易错点】  (一)遗漏信息,以偏概全。比如2012年湖南卷第7题D项“《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诫自己并劝谏他人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以达到君子的境界”,此项表述错误,就是因为把文章标题和结尾的文字“故书以自戒”所提供的信息完全遗漏了。  (二)混淆时空,颠倒顺序。比如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第6题B项的有关表述是“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而按照原文,则应是朱文逊战死在前,城池攻破在后。答题时很容易便会掉进这类“陷阱”。?  (三)张冠李戴,杂糅事件。比如2010年湖南卷第9题C项表述为:“作者在读了唐代李靖的文章后,感慨李靖作为一个通晓兵法的人竟然也会发表书生式的迂腐议论,可见后人难以懂得诸葛亮的内心。”但仔细阅读原文,发现谈到李靖的文字在原文的最后一段,其中提到“书生之论”的是“彼晓兵者”,命题者故意张冠李戴,将此事放到了李靖头上。(四)无中生有,歪曲事实。比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第6题D项的表述为“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但原文中何灌根本没有“阻止溃退”,而是跟着溃退。这种无中生有的文字也往往会因为粗心而答错。(五)主要关注人物错误、地点错误、官职错误、时间先后错误、事件经过错误、关键词语理解错误、主观评价错误。【常考点】  (一)主要人物的为人处事。比如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第6题的四个选项:A项先概括“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的精神,后分析花云的有关表现;B项先概括花云“深受太祖赏识”,后分析花云的有关事迹;C、D两项则分别是对花云妻子和儿子有关事迹的概括和分析。  (二)人物之间在事件中的因果关系。比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第6题A项的表述:“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太师都惊恐起拜。”其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