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管理需求与供给动态均衡分析企业成长模型.docVIP

基于管理需求与供给动态均衡分析企业成长模型.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管理需求与供给动态均衡分析企业成长模型

【江汉论坛】2011,8 基于管理需求与供给动态均衡分析的企业成长模型 摘要:企业是一个基于不对称长期契约和管理协调的生产集合。企业的成长可以描述为:有利于长期总利润的功能强化和增进有序度的自组织化过程。其外部特征就是能力构建与变迁。而推动这一过程的,是不断增长的管理能力(管理供给)。这种增长既来自管理需求的压力,也来自管理供给方面的知识、技能、资源、资本的积累及对它们的创新性组合。在管理需求与管理供给的相互作用下,管理模式的每一次变化都涉及更大能量的产生和更有效的降低协调成本。其目的在于动态地构建一个适于环境的稳态系统,以实现“最有效适应”和增加长期利润。 关键词:企业成长;管理剩余;生产集合;能力变迁 刘丹 江汉大学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一、 问题的背景 自从战略理论将人们对企业的关注引向长远后,关于战略基础、竞争优势、动态适应等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然而,迄今为止尚未找到一个足以对各种不同论点进行归纳的普适性理论框架。无可置疑的是,战略是一个与成长紧密关联的命题,尽管人们可以对战略基础、竞争优势、以及动态适应等问题做出不同的解释,但所有这些解释都必须以现实企业的发展与成长为依据,并接受其检验。因此,稳定和独立的企业成长理论,无疑是企业战略研究的重要基石。 与正统经济学具有表达清晰、语义准确的研究范式不同,企业成长理论一直是一个纷繁芜杂的“丛林”地带。要走出这片纷争的丛林,我们必须对一些基础性问题做出抉择:第一,应该从产业层次还是个体层次来看待企业的成长?如果是前者,进化的分析(正如纳尔逊和温特所做的那样)将具有相当的说服力。因为,“企业—产业—产业链”与市场所构成的系统,非常类似于“个体—种群—食物链”与自然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但以这种视角,我们看到的将是随需求及技术变化和发展而导致的企业“种群”的演化。这种“种群”的适应性变化与以此为背景的个体的成长,显然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并各有不同的规律。作为对市场中特定经济体生命现象的研究,企业成长理论需要解释的,是一个独立的有序结构在自主的生存发展意识下,依靠自主的生存能力存在并发展的特定序列。这不仅需要解剖该有序结构的特征,而且还要解释该有序结构变化的原因。所有这些,只有在微观的个体层面上才能得到恰当的说明。第二,我们应为解释企业的成长建立怎样的分析框架?由于其所具有的复杂性与多面性,企业可以用多种方法加以研究。选择怎样的方法,取决于人们对企业行为逻辑的认识。传统经济学认为,企业行为的根本逻辑是在一个明确的目标函数下,通过理性的选择去实现该目标函数的最大化。因此,成本比较和边际选择成为其基本的分析工具。但是, 1 纳尔逊和温特等人则批评道:“拥有一个完整的、清楚界定的目标函数并不是企业在现实世界中经营的必要条件”[1]65,引导企业行为的,可能是那些并不精确的、演化地适应生存需要的战略构想。而且,成本比较和边际分析,只适合解释已知选择集的短期理性行为,却无法解释企业成长中所具有的路径依赖关系,以及通过规划而实现的多阶段的过程选择。此外,当我们在讨论企业成长这一命题时,实际上已先验地规定了我们正面临一个有生命的事物。于是一些用生物学类比的方法建立企业成长理论的主张应运而生。但这种类型的分析却因“人类的动机和有意思的人类决策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没有意义”[2]2而遭到质疑1。 事实上,企业本质上是一个经济组织,其行为动机和行为方式将受到经济利益的牵引。而另一方面,企业又是一个生存在于社会生态中的开放系统,其发展过程显示出了许多生物生长的特质。因此,将企业成长的经济动因与对环境的适应性反应联系起来,就成为了我们构建一个跨界分析框架的情理之中的选择。 二、 企业及其成长 在我们的研究中,企业被看作是一个在市场中履行其职能、并自主发展的经济组织。由此决定了我们将关注其在经济领域中的本质功能,即它的生产性 [3][2]15-16。但与个人的生产性不同,企业是一个生产合作体。在理论层面上,对企业的最完整和最深入的概念化工具是“生产集合”,——拥有 一组生产要素(资源池)和生产知识(知识库),并通过它们的特定组合(结构化的流程及职能关系)而实现“投入—产出”功能的有机系统。当然,为了防止歧义,我们必须对“生产集合”概念进行限制性使用。因为,按照较宽泛的理解,市场也是一个生产集合。它具备了生产集合的全部属性——要素集合、知识库、以及结构化的产出系统。所不同的是,市场的运行建立在基于分散决策的价格协调上。而企业的运行则建立在基于集中决策的管理协调上。同时,为了强调现代企业的经济功能和社会普适性,我们用长期契约来区别由血缘信任而形成的家庭生产机构,或由意识形态取向的需要而组成的生产机构(如社会福利机构、宗教产业)。这样,我们所要讨论的企业就可以定义为:基于不对称长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