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定稿: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ppt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1.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2. 社会意识 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如何理解恩格斯所说“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 美国的种族歧视与中国的民族平等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且各具有其历史的继承性,有其发展的特殊规律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二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 1.概念: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2.构成要素:实体因素------劳动者、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渗透性因素---科技、信息、教育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①科学技术并不是直接生产力,而只是潜在生产力; ②科技可以渗透到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中转化为生产力; ③在今天的社会条件下,科技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生产关系 1.概念: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2、生产关系 : 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a.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b.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意义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图示):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a.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 起推动作用 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 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专业协会:引领农民闯市场 安徽萧县黄口镇:小尾寒羊协会会长王巴金。2001年全村在他的带动下开始养羊.2002年,村里98户农民自发成立小尾寒羊养殖协会,邀请牧师孙旭举办了5场讲座,讲授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技术。协会积极帮助困难户,为会员和困难户担保,向信用社贷款用于养羊。 杨阁村富民养猪协会:村民王均权告诉记者,专业协会确实比农民单个跑市场方便,协会的猪多半销往江苏、广东等地,不像原来农民一家一户养猪只能在附近卖。2002年协会出面组织卖猪,价格比农民自己卖时要高,销售渠道也广的多。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较好的适应了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是组织农民服务农民的一种形式。 铁桐乡与芜湖外贸冷冻厂、安庆大方公司与专业批发市场等企业建立稳定供需关系,成为他们的蔬菜供应地。蔬菜协会与会员实行订单种植、技术指导、收购产品、销售和结算的五个统一。 问题:如何看待这种新型农村经济关系的性质及其作用?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意义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a.从内容上看,生产力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 b.从过程上看,表现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总是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基本适合;与此相对应,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这种矛盾运动循环往复,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进步。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这一规律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其次,这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 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2、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政治上层建筑)等两部分组成 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