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國古典文獻學(第4篇 章:目錄).ppt
(三)隋代官修目錄 1.隋文帝時,有《開皇四年四部目錄》、《開皇八年四部目錄》、《香廚四部目錄》、《開皇二十年書目》; 2.隋煬帝時,有《大業正御書目錄》,皆亡佚。 (四)唐代官修目錄 1.馬懷素、元行沖《群書四部錄》(開元九年)二百卷。 該書著錄圖書二千六百五十五部,四萬八千一百六十九卷。分類多本於《隋書·經籍志》,每書有解題、每類有小序,質量較高。已佚。 2.《開元四庫書目》、《見在庫書目》、《集賢書目》、《貞元御府群書新錄》,均亡佚。 (五)兩宋官修目錄 1.《崇文總目》六十六卷,敘錄一卷。 王堯臣等撰。是書是在綜合整理四館藏書的基礎上,仿《開元四部錄》撰寫。四部四十五類,著錄圖書三千四百四十五部,三萬零六百六十九卷,有大小序、提要。佛、道書首次入子部。元代原書散佚。 清人錢東垣《崇文總目輯釋》五卷、《補遺》一卷。 《四庫全書總目》卷八五: 數千年著作之目,總匯於斯,百世而下,藉以驗存佚,辨真贗,核同異,固不失爲冊府之驪淵,藝林之玉圃也。 2.《中興館閣書目》七十卷、《序例》一卷。 陳騤等撰,四部五十二門,著錄圖書四萬四千四百八十六卷。已佚。近人趙士煒輯考五卷。 3.《中興館閣續書目》三十卷 張攀等撰,著錄圖書一萬四千九百四十三卷,已佚。有趙士煒輯考一卷。 ——以上兩種書目體例仿《崇文總目》,但解題只鈔輯原書序跋。 (六)明代官修目錄 1.《文淵閣書目》二十卷,現存最早的國家書目。 楊士奇等撰,按《千字文》前二十字爲卷數,標分書櫥號。櫥號下再按內容標分類别,共三十九類,收歷代圖書七千二百九十七部,多爲宋元刻本和抄本。但只著錄書名、冊數、存闕,而無卷數、撰人,有的甚至不注冊數。《四庫全書總目》以爲“蓋本當時閣中存記冊籍”,不是著作目錄。“惟藉此編之存,尚得略見一代秘書之名數,則亦考古所部廢也”(《四庫全書總目》)。 2.《內閣藏書目錄》八卷 張萱、孫能傳等撰。分十八部,分類不很科學,但所收之書多略注撰人姓名(有的無卷數)、官職及書之完闕情況,並間有解題,故優於《文淵閣書目》。 (七)清代官修目錄 1.《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二百卷 紀昀等撰。《總目》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完成,又陸續增改,於乾隆五十五年至五十七年刻成頒行。 《總目》分四部四十四類,著錄圖書一萬零二百五十四種,其中《四庫全書》收錄三千四百六十一種,一萬九千三百零九卷,存目圖書六千七百九十三種,九萬三千五百五十一卷。此書總序、小序、案語、書目、解題俱全,收書宏富,分類明晰,體制完備,考證精審,是我國封建社會末期最重要的、有典範意義的一部目錄。 余嘉錫《四庫提要辯證目錄序》: 《四庫提要》述作者之爵里,詳典籍之源流,别白是非,旁通曲證,使瑕瑜不掩,淄澠以别。持比向、歆,殆無多讓。至於剖析條流,斟酌古今,辨章學術,高揖群言,尤非王堯臣、晁公武等所能望其項背。故曰:自《别錄》以來才有此書,非過論也。 2.《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二十卷 紀昀等撰。不錄“存目”,著錄圖書三千四百七十種,於乾隆四十七年完成,乾隆四十九年刊行。 3.《天祿琳琅書目》十卷 于敏中等撰。乾隆九年(1744),詔令內廷翰林選擇藏書善本進呈御覽,於昭仁殿列架庋藏,賜名“天祿琳琅”。乾隆四十年,令文華殿大學士于敏中撰目。著錄善本書四百二十九部,其中宋版書七十一種(附金版一種)。書以經、史、子、集爲類,每類之中,宋、元、明刊版及影宋本各以時代爲次。或一書而兩刻皆工,則兩本並存;一版而兩印皆精好,亦兩本並存。所著錄圖書皆有解題,注明刻版年月,收藏家題識印記,並一一考證其時代爵里,論其授受源流。 4.《天祿琳琅書目後編》二十卷 彭元瑞等撰。完成於嘉慶二年(1797)。體例依《天祿琳琅書目》,著錄宋、遼、金、元、明版書六百六十三部。 二、私修目錄 中國歷史上私目編撰的動因: 1.私人藏書家編修書目; 2.參與官目編訂者不滿官目的水準,轉而修撰私目; 3.有志於辨章考鏡古今學術源流者,自撰目錄。 ——私人藏書目錄能補充官目的不足,有較強的文獻價值;曾參編官目者修撰的私目青出於藍,有明晰的編輯思路和編撰體例,品質較高;以目錄編撰作爲學術追求者編撰的私目,往往有會通融合的氣魄,具有創新性和學術史意識。 (一)六朝私修目錄 阮孝緒《七錄序》: 凡自宋齊已來,王公搢紳之館,苟能蓄聚墳籍,必思致其名簿。 據《梁書·任昉傳》載梁代任昉藏書萬餘卷,他去世後,梁武帝派人去其家“勘其書目”。此爲最早得到記錄的藏書家目錄。 1.南朝宋王儉《七志》四十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