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春是一首歌驻校作家写作班学员作品集
46
书名: 青春是一首歌——驻校作家写作班学员作品集
主编: 方桂香
文类: 学生文集
初版: 2003年8月
备注: 初版售罄
售价: S$8.00
《青春是一首歌》是国家艺术理事会驻校作家写作计划的学生作品结集。
由这项写作计划的驻校作家方桂香主编,收录克信女子中学18名学生的32篇作
品。由方桂香作序《年少的天空颜色很深》。
新书分四辑:第1辑的“少年识愁 ”是书写真情实感的书信体文章;第2辑
的“青涩印记”展现女生细腻与敏感的委婉文风;第3辑的“读后感言”是本土
作品的读后感;第4辑的“古楼采访”是学生参观古楼画室和采访三位本地艺术
家——庄心珍,陈建坡和陈瑞献的所思所感。书末附录学生对这项写作计划的感
言。
(下载《青春是一首歌》序/方桂香)
序/方桂香
年少的天空颜色很深
1 传播本土文学
受国家艺术理事会之邀,我在今年5月26日到6月11日,到克信女子中学开
展了这个驻校作家写作计划。
作为本地写作人兼出版人,我怀着传播本土文学的自觉意识,将欣赏与推
介新华文学,列为这个写作计划的重心与目标。
我 以篇幅短,内容较能引起共鸣为选稿标准,印发了近30篇本地作家的作
品给学生阅读。希望学生通过阅读本地作家的作品,对新华文学有个粗浅的认
识。我推荐的本地作家包括 :何朦、陈瑞献、尤今、周粲、庄永康、林高、许
福吉、希尼尔、吴韦材、郑英豪、蔡深江、梁文福、流苏、胡月宝、李邪、李
慧玲、潘正镭、柯思仁、杜南发、陈华彪、王昌伟、殷宋伟和路石等。
对我来说,干巴巴地大谈本土文学的特色是没多少意义的,我认为学生只
有通过阅读作品,才能有比较具体真实的感觉。结果,这种本土文学的传播,
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谭恩仪在《本地作品也很有魅力》一文中这样写道:
我一向来都不喜欢读华文书,更别说本地作品。我总觉得华文书都非常沉
闷,内容一点儿也不精彩动人,直到我参加了国家艺术理事会驻校作家写作计
划,上了指导作家方桂香老师的创作班后,才顿然改变 了我对华文书的成见。
方老师向我们推荐了10多本本地书,以及近30篇本土作品,从中我发现到本土
文学原来也很有魅力,而且很多作品都引起我相当大的共鸣。
不只谭恩仪,其他本地学生也告诉我,她们以后会继续阅读本地作品。而
参与写作计划的中国籍学生 ,有些也表示开始认识到有别于中国大陆作品的新
华文学,原来也有其独特的创作风格,进而也想多认识新华文学。
在华文水平每况愈下的青少年当中,很多都像谭恩仪一样不看华文书,但
创意圈书目简介与摘录片段 1
又对华文书抱有成见,那就是认定华文书的内容都很沉闷。老师与家长如何向
他们推荐“不沉闷”的华文书?华文作家如何写出“不沉闷”的作品?都是老
师、家长和作家的挑战了。
2 脱开条条框框尽情发挥
第二节课的交流时间,我让她们轮流站起来自由发言。很多学生针对第一
节课发表感想时,都表示这个创作班比她们校内的作文课精彩多了。我并不觉
得是我教得特别好,而是作为独立写作人与出版人,我完全脱开了教育体制。
没有既定的教学条条框框要遵循,没有既定的大局目标要跟随,所以当然可以
让她们自由创作。
在这个写作计划里,我通过最大的发挥空间,希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长期被校内作文内容紧紧设 限的学生,顿时像被松绑的鸟儿一样,纷纷自由地
展翅飞翔,并频频说这种让她们任意驰骋意愿的写作方式,让她们觉得很自在
快乐。
我告诉学生,不是学校的老师不让学生自由发挥,而是老师即使比我更想
让学生发挥,也身不由己地受限于体制。学校的作文有不离题的准则要严格遵
守,为免被准则判定离题,学生写作时大都步步为营,一切以安全取分为重,
不敢放胆自由驰骋想像。 结果,写出来的十居八九都是中规中矩,在评改老师
期待视野中的内容。那些不按牌理出牌,喜欢即兴发挥 的创作型学生,在考场
上大多不是胜利的健儿。
从学生对我让她们自由发挥所表现的雀跃,是否可以从一个侧面,窥见到
学校里的华文作文,对学生的束缚似乎不算太少?
我认为,对刚学习写作的青少年,最好能鼓励他们用真情写作,因为就算
没有写作技巧,一篇充满属于他们那个年龄层所独有的真情实感的文章,也足
以打动他们的同龄人甚至成年人。
我不信“文章有10种开头法或20种结束法”的模范作文指导论,我甚至以
为作文是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