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发展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发展报告.doc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发展报告 本报告是建立在一种新的理论基础之上的,这种新理论的最简单的表述是,现实中以货币量值加总的所有国民收入核算的统计变量与技术(或生产函数)是完全无关的,而是由社会关系或特定的货币金融体系所决定的。由此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目前建立在新古典总量生产函数基础上的宏观经济分析,其出发点和理论带有根本性的错误,这一点也影响到经济学界对我国1990年以来的经济波动和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1996年,柳欣教授基本上完成了构成本报告理论基础的宏观经济理论与模型(柳欣《资本理论—有效需求与货币理论》),到1999年形成了本报告基本思路后,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和经济研究所成立了由柳欣教授主持的宏观经济课题组,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完成了这一课题。关于本报告的理论基础请参见柳欣教授的《资本理论—有效需求与货币理论》一书。 本报告的总体思路和主要观点由柳欣教授负责,刘澜彪副教授协助柳欣教授组织本课题的研究,并审阅了初稿。本报告各篇的写作分工如下:第一篇:陈祥、王兰芳;第二篇:郭金兴;第三篇:王彩玲、于化龙、张战平、赵明;第四篇:李全、张庆宝;第五篇陈祥、曹静;第六篇:靳卫萍;第七篇:乔根平、邹卫星、王洪彬、汪洋;附录:郭金兴、霍焰、宋娜、于化龙、张庆宝。祝红梅参加了本课题的前期研究工作,高保中等人也参加了本课题的研究。 目 录 第一篇 一种新的宏观经济模型 1 第一章 基本模型 1 一、基本假设和前提 1 二、基本模型 3 三、模型中各因素分析 5 四、模型均衡分析 9 附录:一个例子 19 第二章 引入资本市场的分析 23 一、模型修改 23 二、模型分析 24 第三章 有效需求检验 29 一、模型中各要素检验 29 二、模型均衡分析 34 三、收入—支出模型检验 37 第二篇 中国企业运行与发展报告 40 第一章 宏观经济波动模型:基本概念和传导机制 42 一、基本概念 42 二、模型的基本框架 47 三、经济波动的传导机制 50 第二章 中国企业运行的实证分析 55 一、企业成本与收益 56 二、利润、投资与资本存量 61 三、内生货币供给的约束 65 第三章 发展前瞻与政策建议 70 一、当前经济中的有效需求不足 70 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困境 72 三、降低资本存量的两种途径:企业破产与企业并购 75 四、政策建议 79 第三篇 中国银行体系发展报告 84 第一章 内生货币供给的理论模型 84 一、商业银行在整个模型中的地位与作用 84 二、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机制 87 第二章 中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 95 一、西方经济周期理论回顾 95 二、我国1984年以来的周期划分 96 三、中国80年代中期以来的经济周期描述 98 第三章 中国银行体系不良资产实证研究与国际比较 112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回顾 112 二、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业不良贷款的现状及问题 114 三、我国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探讨 115 四、我国处理银行不良贷款的方法和国际经验借鉴 119 五、处理银行不良贷款的新思路 124 六、债转股与资产管理公司的进一步探讨 128 第四章 中国货币政策分析 131 一、商业银行与货币内生供给 131 二、商业银行的存贷差 133 三、加入中央银行和政府的模型 134 四、中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流通中的现金对存贷差的影响 144 第四篇 宏观经济中的中国资本市场 147 第一章 资本市场的发展 147 一、起步(1988-1991) 147 二、成长阶段(1991-1998) 148 三、资本市场的规范成长(1999年至今) 154 第二章 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155 第三章 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之间的传导机制 161 一、托宾的q理论 161 二、莫迪利亚尼的财富效应 162 三、流动性偏好 162 第四章 模型的表述及经验检验 163 一、基本假设条件的再定义 163 二、检验指标的选取说明 166 三、指标选取中的一个特殊问题——主动投资者的存在及行为研究168 四、经验检验 170 五、有关资金量的补充说明——私募基金 177 第五章 中国资本市场走势预测及趋势回顾 180 一、股票二级市场的预测模型 180 二、模型对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的解释 184 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与资本市场的发展 184 一、资本市场对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促进了中国的企业改革 184 二、一个有关资本市场的宏观经济政策建议——国有股减持问题 187 结语 190 第五篇 中国居民的收入分配与消费 191 第一章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分析 191 一、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191 二、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194 第二章 一种新的理论视角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