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观念 大学书法课件讲解材料.pptVIP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讲 观念 大学书法课件讲解材料.ppt

书法讲义 主讲 张云霁 关于书法艺术鉴赏几个观念的反拨 一、书如其人说 由于一种善良的愿望,很多读书人以学习颜体、柳体为荣,以学习赵体、王铎书法为耻。因为颜真卿、柳公权被认为是忠臣,而赵孟頫、王铎被认为是“贰臣”。更有胜者,有人认为瘦高个与矮胖子写出的书法在外形上也有区别,一瘦长一宽肥。这种评价虽有相当程度的普及率,但是认真想想,其中问题不小。 颜真卿书法 柳公权书法 赵孟頫书法 秦桧书法 张旭书法 “书如其人”说是传统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产物。这种说法常常引用的例子是扬雄所谓“书,心画也。”历史上这样的品评比比皆是。 唐高祖时候,欧阳询以书法享誉天下,高丽人非常看重他的作品,曾经专门派人去向他求字。高祖知道这件事以后,说:“没料到欧阳询的书名还远播高丽。高丽人看到他的作品,或许还以为他身材很魁梧呢!”而欧阳询身材矮小,长孙无忌曾讥笑他说:“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谁家麟阁上,画此一猕猴。”唐高祖没有弄明白,为什么矮小的欧阳询能写出刚强雄浑的书法,并且被人所重。 欧阳询 化度寺碑 钱钟书说:“巨奸能为忧国语,热中人做冰雪文,而其言之格调,则往往流露本相,狷急人之作风,不能尽变为澄淡,豪迈人之笔性,不能尽变为严谨。文如其人,在此不在彼也。所言之物,实而可论;言之词气,虚而难捉,世遂多顾此失彼耳。” 苏东坡云:“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书如其人”理应理解为精神层面的沟通,岂能理解为外貌的相似? 好在康熙皇帝并不像一般儒生那样迂阔,而以董其昌为学习楷模;好在他的孙子乾隆皇帝并不讨厌所谓的“贰臣”赵孟頫,而使天下赵字风行。判别书法艺术的好坏与道德政治评价本应有所不同。并非人品好,书法就会好,反之亦然。 人品与书法的高下并没有直接联系。 人们的价值判断往往会随着时代观念的变迁而变化。 龟——长寿————窝囊 狗——忠诚————没有骨气,仗势欺人 只是人们在欣赏书法时,往往会对书家产生联想,人品高的书家的书法作品往往被欣赏者增加美感的附加值,而人品不好的书家的作品则会被欣赏者打上折扣。以1来表示人品附加系数,则可以用这样的公式来看待”人品书品论“: 书法价值x人品附加系数=欣赏价值 二、诗文第一说 诗文在书法中固然重要,但是,有相当多的人鉴赏书法作品时把诗文放在了第一位,则属于本末倒置了。在观看书法展的时候,常有人一见书法家书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便夸赞他的超凡脱俗;一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便大呼“气势宏大”; 有人以为书卷气需要读书培养,便反过来一见会写诗歌的诗人作品就说有书卷气……。这种以文学批评替代书法批评的事情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 实际上,二者并没有那么密切的关系。 孙晓云 《杂记》 海纳百川横幅 三、时间与功力说 有的人认为,书法功力非常重要,没有几十年的功力书法水平不会高。实际上,书法功力是不能用“年”作为计算单位的。 很多杰出的书法家并不是长寿者,如王羲之活了58岁,他的儿子王献之只活了43岁,我们不能说他们的书法功力远远不如我们后来书法界的许多寿星。同样,明朝吴门书家中祝枝山活了67岁,文征明活了90岁,而王宠只活了40岁,我们不能说文征明有90岁功力,而祝枝山、王宠远远不如他。相反,在书法史上倒有相当多的评价认为,祝、王二家水平并不在文征明之下。 文徵明小楷《莲社十八图记》 王宠《小楷诗卷》 更为有趣的是,我们来看看另外一种关于年龄的观念。有人认为书法学习要从小抓起,要练“童子功”,所以,有相当多的20岁左右的大学生担心:我还能学好书法么? 实际上,“童子功”观念是没有多少科学根据的,而只是科举考试时代的一种传统观念罢了。书法史上许多书法家并不是从小就开始学习书法的,文征明从21岁开始学习,董其昌从17岁开始努力,齐白石更晚,27岁才开始学习。学习不在早晚,时间不在长短,关键是看学习者是否真正掌握了书法艺术的技法和规律,并且是否能运用这些技法来抒情达意。 诸如此类的功力说还认为,用长锋羊毫书写比书写短锋硬毫有功力;用宣纸书写比用其他纸张有功力;不择毛笔比择笔而书有功力;用大笔书写比用小笔书写有功力……。如果放到历史中去考察,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说法多属偏颇之论。 明清时期,很多书法家强调书写时要用全身之力贯注笔尖,笔到力到。这种说法本有一定道理。但是,自从清代碑学理论家包世臣反复强调“全身力到”以来,有很多人往往误把书写时是否用尽力气作为判断书法作品好不好的重要标准。 四、尽全身之力说 常常听到有人说,某某书法家非常厉害,写字时浑身都被汗水湿透了。据说,有一个冬天,康有为在北方某地挥毫,写完一幅作品时就是如此。比包世臣稍微晚一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