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台湾诗歌创作概述及著名诗人简评3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培训资料.pptVIP

第九讲 台湾诗歌创作概述及著名诗人简评3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培训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讲 台湾诗歌创作概述及著名诗人简评3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培训资料.ppt

余光中是西化得“很不够”的诗人。在《天狼星》中,余光中自己说:“因为定力不足而勉强西化的缘故——就像一位文静的女孩,本来无意离家出走,却勉强跟一个狂放的浪子私奔了一程。” “它的反叛性不够彻底,现代主义的一些基本条件,都未能充分符合。诗还不够晦涩,诗中许多段落反而相当明朗;也不够虚无,因为它对于社会和文化有点批评的意图。虚无,该是全盘否定,甚至包括自我的尊严。”;因而,余光中和他的蓝星诗社一样,只能是温和的现代派,是不彻底的现代派。他是在摇摇摆摆中西化的,最后,又从摇摇摆摆中坚定地走回归的路了。 他在《古董店与委托商》一文中说:“西方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中国的现代诗,这种诗是中国的,但不是古董。我们志在役古,不在复古;同时它是现代的,我们志在现代化,不在西化。”;他在《迎中国的文艺复兴》一文中说:“去西方的古典传统和现代文艺中受一番洗礼,然后走回中国,继承自己的古典传统而发扬光大之,其结果是建立新的活的传统。”由此可见,余光中真正认识到了不变是不行的,是非变不可的,关键在怎么变。 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他发表了《现代诗怎么变》,他在该文中写道:“台湾的现代诗已经到了应该变、必须变、不变就活不下去的关头了。”;“相对于洋腔洋调,我宁可取土头土脑。此地所谓土,是指中国感,不是秀逸高雅的古典中国感,而是实实在在的、纯纯真真的、甚至带点稚拙的民间中国感。回归中国有两条大道。一条是蜕化中国的古典传统,以雅为能事……另一条是发掘中国的江湖传统,也就是尝试做一个典型的中国人,带点土头土脑土里土气的味道……要土,就索性土到底。拿一把外国尺子来量中国的泥土时代,在我,已经是过去了。”;一、创世纪诗社简介;该刊发行到第6期,又提出建立“新民族之诗型”的主张,并且发表了《建立新民族诗型的刍议》的社论,阐释“新民族之诗型”的含义是:(1)艺术的,主张形象第一,意境至上;(2)中国风的、东方味的,运用中国文学之特异性,来表现东方民族生活之特有的情趣。 到了1959年4月《创世纪》第11期开始,??进行了改革,提出了“四性”:世界性、超现实性、独创性和纯粹性。此时《创世纪》已经变成了台湾新诗西化的大本营,成了别人批判西化的众矢之的。;《创世纪》发行到37期时,针对关杰明和唐文标的批判,发表了《请为中国诗坛保留一分纯净》的社论,提出了“四反”原则:“反对粗鄙堕落的通俗化;反对离开美学基础的社会化;反对没有民族背景的西化;反对30年代的政治化。” 《创世纪》刚成立时,是三大诗社中的弱者。但由于他们的同仁团结一致,不断改革调整,最终成长为现代派中的强者和老大,在60年代迎来了现代派诗歌创作的中兴局面。1969年至1972年《创世纪》有过短暂的停刊,但很快又复刊。;《创世纪》编辑部经过多次变更,到2001年9月其阵容为:发行人-痖弦,顾问-洛夫、辛郁,社长-汪启疆,编辑组-张默、杨平、李进之等。 《创世纪》创作、发表、出版的诗集、诗论集、史料集是台湾现代派三大诗社中最多的。目前“创世纪诗社”和其他诗社一样,也出现了后继乏人的现象。;二、创世纪诗社代表诗人 1、洛夫;(2)创作概况 大陆时期,洛夫便开始写诗。到了台湾以后,他受到了覃子豪的赏识。 《石室之死亡》是洛夫早期的代表作,是西化时期的产物。这首长诗总共64节,每节十行,内容庞杂,意象密集,运用了暗示、象征、超现实手法,给作品蒙上了一层晦涩难懂的迷雾。诗的内涵是:诗人写生命、写人生、写昔日的人的生与死的搏斗。石室暗示人生环境如地狱般肮脏和狭窄,壁上的血槽象征了反抗者力的力量,同时也是现实吃人的罪证。;《石室之死亡》发表之后,洛夫开始“调整语言,改变风格”,作品明显地由晦涩变得明朗,由混沌转为清新。他《外外集》中的诗作,意象变得单纯朴实,风格变得淡雅自适,诗歌有了一种爆发式的美,自然和人生通过拟人化手法巧妙地融为一体。如《随雨声入山而不见雨》。 这首诗写得清新明朗、活泼生动而又具内涵。从三粒松子到一把鸟声,中间隐含着的许多内容都让读者自己根据生活体验和审美情趣补充进去,给人以再创作的余地。;2001年洛夫又发表了一部三千行长诗《漂木》,获得好评。 全诗分为四章。第一章,漂木;第二章,鲑,垂死的逼视;第三章:浮瓶中的书札;第四章:向废墟致敬。 诗人在这首诗的小序中说:“此诗主要在写我对生命的观照……以及对大中国稳定现实和文化的反思。”这部长诗是洛夫创作成就的集中展示,表现了诗人的总体思考,情感绵长,哲思丰富,气魄恢宏。洛夫认为,诗是人对生命的感悟,诗人的使命就是透过诗来解除生命的悲苦,诗的最高境界是物我合一。;2、痖弦;(2)创作概况 痖弦于1953年进入“中华文艺函授学校”新诗讲习班学习,1954年10月和洛夫、张默结伴发起“创世纪诗社”。1955年一首《火把,火把呦》获台湾军中诗歌优胜奖,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