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9届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Word版含解析.doc

2019届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Word版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时作业(十二)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最有可能是(  ) A.海军的出场与角逐 B.士子群体的关注与震撼 C.清廷的宣战与媾和 D.维新思想与海军角逐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可知,甲午战争中展现了近代意义上的海军以及近代意义上的海战,故选A项。“士子群体的关注与震撼”并不能代表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B项错误;“清廷的宣战与媾和”不能体现近代化色彩,只能体现清廷的对外政策,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甲午战争,而维新思想在甲午战争中并未发挥作用,甲午战争后维新思想才开始发挥作用,D项错误。 2.某谈判大臣接到一份列强照会后,当日致电总理衙门称:“说帖大意,于让地一节,言奉天南边割地太广,日后万难相安。赔费一节,言中国财力短绌,万办不到,非大加删减不可……”虽然如此,清政府还是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从“奉天南边割地太广”可知是割让辽东半岛,《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给日本,故选C项。《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A项错误;《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B项错误;《辛丑条约》没有涉及割地的内容,D项错误。 3.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就某一重大事件电奏清政府:“(若)辽、台并失,(则)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现在各军械略齐,兵勇锐气可用,似不可听其恫吓之言,为此迁就之计。”这表明(  ) A.《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重大危害  B.有识之士反对中国与日本屈辱议和 C.中日战争爆发在当时已不可避免  D.清政府在和或战问题上仍举棋不定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辽、台并失”是指日本要求割占中国的辽东半岛和台湾,刘坤一等电奏清政府希望不要接受日本要求,此时《马关条约》还未签订,故A项错误;刘坤一等有识之士反对中国与日本屈辱议和,故B项正确;此时中日战争已经爆发,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清政府在和或战问题上的态度,故D项错误。 4.19世纪末,《纽约时报》对某场战争的评价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对这场战争与《纽约时报》的评价理解准确的是(  ) A.这场战争使外国人获得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的特权 B.这场战争刺激了资本主义列强在华的新一轮侵略扩张 C.民主共和政体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D.文章的作者认为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19世纪末……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所述为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刺激了列强在华的新一轮侵略扩张,故选B项。 5.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时中国被“惩罚”主要是因为清政府(  ) A.大量销毁外国鸦片 B.承认义和团且纵容其反帝 C.帮助朝鲜镇压起义 D.拒绝列强的“修约”要求 答案:B 解析:根据漫画中有八个国家“惩罚”中国的这一信息可知,漫画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而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原因就是义和团运动的反帝斗争,故选B项。“大量销毁外国鸦片”是鸦片战争的起因之一,与题干漫画内容不符,A项错误;“帮助朝鲜镇压起义”与甲午中日战争虽有一定的关系,但不符合题干漫画的内容,C项错误;“拒绝列强的‘修约’要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不符合题干漫画的内容,D项错误。 6.中国近代有学者称“夫外货舶来品之侵入,关税自主之后,犹可挽救,独此病入膏肓之洋商工厂,犹如附骨之疽,不克(不能做到)消除”。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外国在华设厂加重中国经济的危机 B.领土主权受损影响经济的独立发展 C.投资设厂成为列强扩张的主要方式 D.丧失关税自主权引发列强设厂热潮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该学者把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视为“病入膏肓”之症,说明外国在华设厂加重了中国经济的危机,故选A项。材料无法体现领土主权受损,故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投资设厂成为列强扩张的主要方式,故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而列强在华设厂热潮出现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D项错误。 7.光绪二十年(1894年),清政府有保留地加入了《国际海关税则出版联盟公约》;光绪二十五年,清政府应邀参加俄国发起的国际和平会议,并加入相关公约。这一现象表明晚清外交(  ) A.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发生重大变化 B.放弃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 C.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外交的制度框架 D.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晚清近代的外交。通过材料可知,清朝光绪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oon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