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P网络体系及检测技术的创新机制
P2P网络体系及检测技术的创新机制4300字
P2P(Peer-to-Peer)并非一种全新的技术,互联最基本的协议 TCP/IP 并没有客户机和服务器的概念,所有的设备都是通讯平等的一端。由于受早期计算机性能、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大多数连接到互联上的普通用户并没有能力提供络服务,从而逐步形成了以少数服务器为中心的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但是,随着互联跟人们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和深入,人们需要更直接、更广泛的信息交流,P2P技术充分利用互联广泛分布的资源,扩大了资源利用范围,改变共享方式,提高了资源共享效率,比C/S模式更具稳定性和健壮性,去中心化,使其应用日益丰富,流量迅速增长。
1 P2P基本概述
对等络技术起源于最早的络互联时代,当时的计算机可以不通过服务器而能直接互相访问,例如上世纪70年代的USENET和FidoNet络就是基于资源共享的。随着计算机络化进程的不断前进,互联主要以客户机/服务器(C/S)为主体模式,在此应用中必须在络中拥有服务器,信息则是通过服务器与客户端进行交流。服务器作为资源的拥有者,对各个客户端提供资源下载,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C/S模式。但是此种模式有一个共同的弊端:服务器端的资源有限,伴随着连接用户数的激增,服务器的性能和服务器的带宽将经受严重考验,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服务质量,从而制约了客户数的增长。
对等络的出现打破了传统C/S模式的概念,它允许各终端与另一个终端直接进行通信,上传或下载资源,并且随着加入P2P络的节点的增多,上传或下载资源的速度就越快,这就远远增强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和效率。所以,P2P络是一种不通过中继设备直接交换资源和服务的技术,它允许络用户直接获取对方的文件。所有的用户都能访问到别人的电脑资源,并进行文件的共享,而不需要链接到服务器上再进行浏览与下载。
2 P2P体系结构
P2P体系结构大致归纳为两种,一种是非结构化的P2P,另一种是结构化的P2P [1]。
结构化P2P采用纯分布式的消息传递机制和根据关键词查找的定位服务。分布式哈希表(DHT) [2]技术是如今主要采纳的技术,此类系统代表的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CAN项目和TaPestry项目,麻省理工学院的Chord项目以及微软研究院的Pastry[3]项目等。
如今大多数P2P系统都是采用的非结构化的P2P络,这种非结构化的P2P络总共经历了四代的发展,现在就此四代的历程做以简述:
第三代混合式的结构。如图3所示,混合式P2P模型综合了以上两种结构的特点,在此模式中,依然去除集中服务器,只建立超级节点,也叫搜索节点,其他节点叫普通节点。搜索节点用来处理普通节点的搜索请求,拥有强大的处理器、硬盘空间、连接速率,和普通节点相互协作,共同管理整个络,它们之间组成了一个自治的簇。所有的簇就构成了一个混合式的结构。每个簇内结构与集中服务器结构类似,如果普通节点要进行资源搜索,首先是在本地所在的簇内查询,仅当搜索结果不完全时,才在其他搜索节点之间采取有限的广播,得到查询的目的后,就可以同时对拥有资源的多个节点进行获取。这就要判断资源是否为相同资源,是的话就要对资源进行分片处理。
总的来说,采用这样的模式,普通节点受控于搜索节点,可以抑制病毒和恶意攻击等行为,并且可以减少络堵塞,检索耗时等负面影响。
第四代P2P(发展中的P2P技术)。在对等络经历了上面列举的三代P2P结构以后,在此基础上,P2P络又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和措施,具体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随机端口技术。以前的大部分P2P应用都使用固定的端口,随着以端口为检测手段的软件出现,P2P软件协议设计者开始采取动态选择随机端口进行传输数据,以达到防检测的目的。通常这些动态端口都选择在1024~4000之间,有可能一些P2P软件用80端口来躲避检测。这为检测软件带来非常大的难度,常规检测手段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2)加密技术。同样是为了躲避检测,一些P2P软件开始对有效荷载部分进行加密传输,此技术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起到保护使用者的隐私问题。目前,各大P2P软件运营商都非常重视此项技术。
3)双向下载。早期的对等络需要先下载完成后才能将资源共享给其他用户,而现在一些P2P软件支持对文件或文件的一部分,进行多路并行下载和上载。文件的分发速度明显提高。
3 P2P流量检测手段
P2P流量检测是当前各研究人员重点的方向,通过历年的技术发展,P2P流量识别大致分为三类,端口识别、深度数据包识别和基于行为特征的识别方法。下面我们列出在P2P流量识别中常用到几种方法:
3.1 端口识别
我们所讲的端口是传输层里的范畴,即TCP或UDP端口。互联数字分配机构将端口分为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npcg2010056询价采购文件-南平市招标投标服务中心.doc
- NT 4700元供给此规格百货公司货特价通常8000至9000元.pdf
- novel violence英译中归化和异化策略.pdf
- Oasis Children′s Venture(二).doc
- Noah′s Ark Children′s Venture.doc
- October 2003 Venture Grants(二).doc
- OECD-DAC Joint Venture for Procurement(四).doc
- OFC Venture Challenge(一).doc
- OECD-DAC Joint Venture for Procurement(二).doc
- Oil & Gas Venture – Launch Phase.ppt
- PP网络穿越中NAT类型检测的原理开发分析.doc
- PRDM基因在喉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及临床意义.doc
- Presentation Guide Outlines Invention to Venture(一).ppt
- pp中空纤维膜材料功能化改性及其分离性能的研究.pdf
- Press Release - CDGM Joint Venture 1-17-08(一).pdf
- Presenting your venture intro to the dark side of the force(三).ppt
- PressCAD主要功能介绍.doc
- pressrelease新聞稿-partnernet.pdf
- Print 张先生 (ID:Rr13500216072) 顾问短评: 4年java开发经验,目前.doc
- Primus Venture Partners, Cleveland, Ohio(五).doc
最近下载
- 拓达SGDS驱动器使用手册V1.6.pdf VIP
- 高中数学人教版新教材 3.1.1函数的概念(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 VIP
- FZ 70006-2004针织物拉伸弹性回复率试验方法.pdf
- 爱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7-15岁).pdf VIP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PPT课件第二章自我认知.pptx VIP
- 人体运动学(第3版)PPT课件-第一章-总论-第二节-骨与关节的基本结构与功能.pptx
- 《导游讲解技巧》课件.ppt VIP
- 22S804 矩形钢筋混凝土蓄水池.pdf
- 学习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课件(2025版).pptx VIP
- 初高中物理衔接.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