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合技术固定治疗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杂合技术固定治疗课件

杂合技术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退行性失稳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宁德市中医院骨一科 苏寅 李荣 陈兴坤 病例分享 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变特点 腰椎管狭窄, 腰椎失稳 退变性侧凸 治疗难点 三种病理改变常夹杂存在 需多节段减压、融合、固定 骨质疏松目标椎椎弓根钉锚固困难 骨水泥强化中空侧孔椎弓根螺钉固定成为必然选择 是否需要全副武装? 病例资料 女性,77岁腰腿痛10年,无力行走二周。保守治疗无效 体征:腰椎左侧后凸畸形,L3,4,L4,5双侧椎旁压痛,叩击痛,根性征阳性。左股四头肌肌力4级(-)膝腱反射减弱。骨密度-3.6 150 L 4、L5 滑脱 1度 Cobb角 诊断 1、腰椎退变性失稳、侧凸畸形 2、 L3,4,L4,5 椎间盘突出症 3、腰椎管狭窄症 4、重度骨质疏松症 本例特点 退变性腰椎侧凸为结构性侧弯。典型冠状面失衡 失稳引起重度腰痛或神经根卡压、椎管狭窄 需减压二个椎体节段 重度骨质疏松(骨密度-3.6) 治疗选择 节段选择:长节段/短节段 融合选择:椎间/橫突间 中空侧孔椎弓根螺钉 骨水泥强化几个椎体? Amendola L, Gasbarrini A, Fosco M, et al. Fenestrated pedicle screws for cement-augmented purchase in patients with bone softening: a review of 21 cases. J Orthop Traumatol. 2011;12(4): 193-199. 我们方案 扩张通道+经皮单孔通道置钉 双节段双侧微创TLIF减压 L3,4,L4,5 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器植入 失稳椎骨水泥强化灌注固定+实芯万向钉+经皮中空钉固定 术中图示 ○ ○ 术后X线像 术后CT像 术后一年随访1 骨密度—2.4 术后一年随访2 术后一年随访3 术后一年随访4 术后一年随访5 术后一年随访6 经验分享 经皮微创组合明显减少出血和软组织损伤。 杂合固定更减少损伤、节省手术时间,节约耗材开支。 术前正确评估失稳节段,稳定椎首选强化,顶、尾钉也需强化。余钉依病变节段选择。 术后抗凝、治疗骨质疏松应系统随访 中医食疗经济、实惠,依从性更好。 经验分享 退变性腰椎侧凸为结构性侧弯。典型冠状面失衡、失稳,CD去旋转技术尽可能地矫正侧凸 ,纠正冠状面的失衡。 固定与融合范围:原则上应对所有不稳定节段及减压后预计将出现不稳定的节段进行融合。 Peek融合器+橫突间融合为金标准 References Lin B, Lin QY, He MC, et al. [Clinical study on unilater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and interbody fu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under Quadrant system]. Zhongguo Gu Shang. 2012;25(6):468-473. Tan JS, Bailey CS, Dvorak MF, et al. Cement augmentation ofvertebral screws enhances the interface strength between interbodydevice and vertebral body. Spine. 2007;32(3):334- 341. 谢谢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