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内乳品行业发展状况
正式进入夏季,本月气温逐日增高,乳品行业的纯牛奶板块进入相对销售淡季,而酸奶、冰淇淋行业则迎来了销售旺季,尤其是酸奶市场火热程度日益增加,包装也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然而乳业长期形成的“价格怪圈”依然存在,尽管有部分企业酝酿涨价已久,却始终难以兑现,“奶比水贱”的现象要在短时期内消除恐怕很难。?
??? 一再延期的“禁鲜令”在6月1日还是没有如期实行,部分乳业公司之前换包装、撤“鲜”字的举动成了徒劳,而按兵不动的乳品企业则暗自窃喜。如果“禁鲜令”实行,乳品包装将不能再使用“鲜牛奶”等名称,而必须使用“灭菌奶(乳)”和“巴氏杀菌奶(乳)”等标准名称。该标准是否实行与巴氏奶和常温奶两大集团的利益息息相关。由此看来,两大阵营的拉锯战还将继续,关于“鲜”的争论也将继续。从目前的乳业格局看,主禁派占据了很大优势,蒙牛、伊利两大巨头遥遥领先,将其他乳品企业都甩在了身后。2005年伊利和蒙牛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21.75亿元和108.25亿元,而第三名光明乳业为69.04亿元。毫无疑问,与其他逐渐发展成熟的行业一样,乳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也在不断提高。
?
??? 液态奶
?
??? 和往月一样,液态奶市场依然是乳业竞争最为激烈,最为热闹的一个分支。“禁鲜令”一再推迟引来各方质疑和争论。业内人士都清楚,目前国内乳品企业划分为资源型和城市型两大类,以伊利、蒙牛为代表的资源型企业以高温灭菌奶产品为主,以光明为代表的城市型企业,因为离市场距离近,以巴氏奶为主要产品,也就是通常称为巴氏鲜奶的产品。在资源型企业强大的攻势下,巴氏奶生产企业们寄希望于一个“鲜”字,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守住目前的江山。糖酒快讯市场分析中心认为,在乳品行业内部一再争论的“鲜”字对于消费者来说有多大意义目前还尚无定论。但从部分企业更换包装的结果来看,许多消费者是不在意是否有这个字的,产品质量才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所在。因此,抛却消费者的感受去争论一些行业性的话题,对于乳品市场的发展来说似乎并没有多大意义。所谓一旦“禁鲜令”正式实施,巴氏奶销售就受到严重打击,而废除“禁鲜令”,巴氏奶就会走向壮大的论点是不成立的。
?
??? 虽然有争议存在,但我国液态奶市场正在各种标准和规范的制约下,逐渐走向规范是无容置疑的。去年媒体披露某些乳品企业使用进口奶粉加工液态奶,并且在产品标识上误导消费者的情况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巴氏杀菌乳不允许添加复原乳,大力提倡和鼓励在灭菌乳生产中全部使用生鲜乳,对于使用复原乳的,要严格产品标志标注管理。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产品标注情况得到很大改善,大部分企业开始明确标注产品,原料奶的价格也在回升。然而成品奶制品市场价格却依然让人担忧。牛奶贱卖的现象在各地市场仍然普遍存在。在济南某超市,有一种227ml装的袋装牛奶标价仅为0.88元一袋,还买一赠一。在北京某超市,某品牌946ml鲜牛奶卖价5.9元,也开展买一赠一活动。这些牛奶折算下来一斤在一块钱左右,比某些瓶装矿泉水还要便宜。降价容易涨价难,部分不甘被价格战拖垮的企业试图将价格调高1-2角,却很难得以实行,如何从这样的价格怪圈走出来,是乳品企业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
?
??? 奶粉
?
??? 洋奶粉大举进军中国市场给我国奶粉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在高端奶粉市场的争夺中,我国奶粉企业目前处于弱势地位。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我国奶粉企业狠抓产品质量,大力研发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希望有一天能与国际大品牌抗衡。本月,我国奶粉企业的努力得到了国际认可。在本月上旬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暨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上,云南蝶泉乳业公司收获颇丰,与外国客商签订了3500吨奶粉的《购销合同》,打入了缅甸、越南等市场。糖酒快讯市场分析中心认为,这对于国内奶粉企业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时候,将触角伸向国外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
??? 在国内奶粉企业传来好消息的同时,洋品牌却意外地陷入尴尬境地。从遥远的新西兰来到中国的培芝奶粉本月遇到了麻烦。“销售过期产品”在培芝的中国市场发展史上写下了不光彩的一笔。国家卫生部核定该产品为12个月的保质期,但其市场流通产品保质两年四个字却赫然在目。按有关规定,该违规行为有可能导致被强制召回产品。糖酒快讯市场分析中心认为,国际大品牌在中国市场出现问题已经不是首次,消费者对洋品牌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定位于保健食品的培芝奶粉在中国年销售额已接近2亿元,产品价格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两倍。此次事件可能会给海王、南山、伊利等品牌带来一定的机会。但国产品牌要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赖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
?
??? 问题奶粉依然是令整个行业头痛的一件事,“东方牌奶粉”被曝三种产品蛋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