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分运输与分配精华.pptVIP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养分运输与分配精华

4、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养分的转移  养分从韧皮部向木质部的转移为顺浓度梯度,可以通过筛管原生质膜的渗漏作用来实现。相反,养分从木质部向韧皮部的转移是逆浓度梯度、需要能量的主动运输过程。这种转移主要需经转移细胞进行。 第58页/共79页 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养分转移示意图 P T X 韧皮部 韧皮部( P) 转移细胞(T) 木质部(X) 第59页/共79页 第三节 植物体内养分的循环与再利用 一、植物体内养分的循环 二、植物体内养分再利用的过程 三、养分再利用特点与植物缺素症发生部位 四、养分再利用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第60页/共79页 植物体中不同养分的循环量 N: 60% (Cooper and Clarkson 1989) S: 30% (Larson et al. 1991) K: ~80% (Jeschke and Pate 1991) Water: 9-30% (Tanner and Beevers 1990) 第61页/共79页 向根系提供地上部同化的养分 为地上部生长旺盛部位提供养分 维持植物体内的阴阳离子平衡 为木质部及韧皮部质流提供驱动力 向根系传递地上部对养分需求的信息, 并调节根系对矿质养分的吸收速率 (Marschner et al., 1997) 矿质养分循环的意义 第62页/共79页 在韧皮部中移动性较强的矿质养分,从根的木质部中运输到地上部后,又有一部分通过韧皮部再运回到根中,而后再转入木质部继续向上运输,从而形成养分自根至地上部之间的循环流动。体内养分的循环是植物正常生长所必不可少的一种生命活动。以氮和钾的循环最为典型。 第63页/共79页 植物体内氮的循环模式 储存库 氨基酸 蛋白质 叶片 木质部 氨基酸 氨基酸 氨基酸 蛋白质 储存库 韧皮部 根 土壤溶液 NO3- NH4+ NO3- NO3- NO3- NH4+ NH4+ 第64页/共79页 植物体内发生氮素的大规模循环,可能是由于根部硝态氮的还原能力有限,而必须经地上部还原后再运回根系,满足其合成蛋白质等代谢活动的需要。 经木质部运输到茎叶的氮素,其中79%以还原态的形式再由韧皮部运回根中,其中的21%被根系所利用,其余部分再由木质部运向地上部。 第65页/共79页 钾的循环对体内电性的平衡和节省能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加体内往复循环的钾可占到地上部总钾量的20%以上。 第66页/共79页 硝酸与苹果酸的运输与地上、地下部之间钾循环模式 PEP K + 苹果酸 丙酮酸 K + NO NO K HCO CO 2 3 3 3 + 3 K + NH 3 地 上 部 根 部 苹果酸钾 韧皮部 苹果酸钾 木质部 KNO 3 NO 第67页/共79页 植物根对多种养分的吸收受植物体内营养状况的影响,地上部养分在韧皮部中运到根部的数量是反映地上部营养状况的一种信号。当运往根部的数量高于或低于某一临界值时,根系可相应降低或提高吸收速率; 第68页/共79页 植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可通过韧皮部运往其它器官或部位,而被再度利用,这种现象叫做矿质养分的再利用。矿质养分再利用的程度取决于养分在韧皮部中移动性的大小,韧皮部中移动性大的养分元素,如氮、磷、钾等,其再利用程度高。而钙、硼的再利用程度低。 二、植物体内养分再利用的过程 第69页/共79页 第一步,养分的激活 ` 养分离子在细胞中被转化为可运输的形态,这一过程可能是通过第二信使来实现的。 第二步,进入韧皮部 被激活的养分转移到细胞外的质外体后,再通过原生质膜的主动运输进入韧皮部筛管中。 第三步,进入新器官 养分通过韧皮部或木质部先运至靠近新器官的部位,再经过跨质膜的主动运输过程卸入需要养分的新器官细胞内。 第70页/共79页 养分再利用的过程是漫长的,需经历共质体(老器官细胞内激活) →质外体(装入韧皮部之前) →共质体(韧皮部) →质外体(卸入新器官之前) →共质体(新器官细胞内)。因此,只有移动能力强的养分元素才能被再度利用。 第71页/共79页 二、养分再利用特点与缺素症部位 再利用程度大的元素,养分的缺乏症状首先出现在老的部位,而不能再利用的养分,在缺乏时由于不能从老部位运向新部位,而使缺素症状首先表现在幼嫩器官。 第72页/共79页 缺素症状表现部位与养分再利用程度之间的关系 矿质养分种类 缺素症出现的 主要部位 再利用程度 氮、磷、钾、镁 老 叶 高 硫 新 叶 较 低 铁、锌、铜、钼 新 叶 低 硼和钙 新叶顶端分生组织 很 低 第73页/共79页 钾营养状况对番茄钾分配的影响 施 K 水平 ( mmol/L ) 0.1 1.0 10 25 鲜重 ( g/ 叶) 12 21 34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