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更年期保健》课件
更年期保健 更 年 期 定 义 是妇女从生育能力旺盛和性生活正常逐渐衰退到老年,即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到完全停止的一段时间。 更 年 期 定 义 绝经过渡期 (menopausal transition): 指从月经周期开始变化到最后一次月经前的时间。 绝经后期(postmenopause): 指最后一次月经后的时期。无需考虑绝经是自然还是人工。此终点为生命的终结。 围绝经期 (perimenopause): 指从绝经前一段时间,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改变及临床特征到绝经后12个月内。 绝经前期(premenopause): 绝经前的整个生殖期。 人工绝经 (induced menopause) : 指用手术切除双侧卵巢(保留或切除子宫)或用放射或化疗的方法使卵巢功能丧失而使月经停止。 自然绝经(natural menopause): 指由于卵巢功能的丧失而使月经永远的停止。 一、正常绝经妇女的生理特点: (一) 生殖器官的解剖学改变: 外生殖器:阴毛、阴阜及大、小阴唇 内生殖器: 阴道、卵巢、子宫 (二)更年期妇女的内分泌变化: 1、促性腺激素 (gonadotropins)的变化: 促卵泡生长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激 素(LH)的水平增高。 2、雌激素(estrogen)的变化: 当卵巢分泌的雌 激素 水平下降到已不能再引起子宫内膜增 殖、分泌、脱落而发生撤退性出血时,就 会出现月经停止,即绝经。 4、雄激素(androgen)变化: 绝经后雄烯二酮的产生率约为绝经前的 1/2;睾酮约为绝经前的2/3,但在绝经前后它 们的清除率相同。雄激素水平有所下 降. 5、其它激素变化: 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素、促生长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增高,可能出现乳房增生、 多毛、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症状。 (三)内分泌变化对更年期期妇女的影响 更年期妇女的生理变化实际上是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卵巢功能衰退所引起的内分泌改变;另一方面是由机体自然老化所引起,以前者影响更大,主要是雌激素水平的下降。 1、雌激素主要的生理作用: 对性器官的影响: 对女性第二性征的作用: 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1、雌激素主要的生理作用: 对骨代谢的影响: 对水、钠、糖和脂代谢的影响: 2、雌激素缺乏对机体的影响 月经稀少和闭经 潮红、出汗、心悸、头痛 性交不适或性交痛 外阴、阴道、尿道炎和膀胱膨出和子宫脱垂 2、雌激素缺乏对机体的影响 骨质重吸收增加,骨基质合成减少,骨量丢失。 血浆胰岛素下降,血糖浓度升高 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β-脂蛋白增高 (三) 绝经年龄的分布和影响绝经年 龄的因素: 1、绝经年龄分布特点: 我国80年代自然绝经的平均年龄为49岁 40岁以前绝经占3.1%,55岁以后绝经占1.1% 60年代英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平均绝经年龄是50.78岁;美国平均绝经年龄是49.5岁。 80年代末大多数发达国家报告,平均绝经年龄为51岁。 2、绝经的类型: 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 3、影响绝经年龄的因素: 初潮年龄、孕产次、吸烟同绝经提前; 糖尿病、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和乳腺癌可使绝经延长; 绝经与遗传因素有关; 经济水平与绝经年龄有关。 4、过早绝经的原因 感染或肿瘤 盆腔手术损伤血管 性腺发育不全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 二、 更年期妇女的心理特点 能力和精力的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情绪波动较大、紧张、抑郁、焦虑、自我封闭、固执、有内心受挫感及自责自罪感等,同时常伴有失眠、头痛、头晕、乏力等躯体不适。 更年期妇女的心理变化的原因 性激素 神经递质 个性特征 负性生活事件 社会文化因素 四、 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在绝经前后出现的一系列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 四、 更年期综合征 (一)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率 我国 潮红出汗的发生率为28.6%; 玛雅人0%;日本为17%;北美为45%;荷兰为80%。 (二)更年期综合征的病因和影响因素 卵巢功能减退引起的内分泌紊乱、 社会文化、心理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