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汽车主动防撞综合安全技术的研.doc
现代汽车主动防撞综合安全技术的研究
现代,汽车主动防撞综合安全技术的研究
谢晓鹏王喜顺(华南理T大学)
【摘要】介绍了现有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分析现有汽车安全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
综合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的主动作用型智能化的液压缓冲防撞安全技术.
【主题词】安全防撞汽车研究
1现有汽车安全技术的局限性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越
来越细,但现有的任何单一技术都或多或少存在
不尽如人意之处,而且仅仅依靠某一单项技术已
很难满足现代汽车普及化,高速化的安全需要.
现有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方面,虽然技术上已
日臻成熟,但在雨雪,大雾等特定气候和路面条件
下,汽车碰撞的交通事故仍然无法避免.理论分
析表明,汽车在正常的道路条件下行驶,就静止
障碍物而言,司机若未能在安全的预警时间内发
现异常目标或报警信号并立即做出反应,即使装
备了报警系统和ABS系统,碰撞也是不可避免,而
障碍物为运动目标或在潮湿道路条件下有效的处
理时间会变得更短.
汽车在制动过程所需的3个时间段如图1所
示.第一阶段时间t.称为驾驶员反应时间,通常
取t.的平均值为1.0s…;第二阶段时间t称为制
动系统协调时间,根据国家标准GB7258—87规
定,对于总质量小于4.5t的汽车,t应小于或等于
.
I—I导时I力时
知觉反应时间I£.一It^持续{}j动时间时间
一
£l一一t,
图1反应与制动的时间历程
0.33s;第三阶段时间t,称为持续制动时间,它是
从车辆达到最大制动减速度amax开始,保持n一不
变直到停车所经历的时间.t由下式求取:
t3=(一o)/0=U0/g(1)
式中:.一£,阶段开始时的速度,近似等于制
动开始时的速度;
g一重力加速度;
一
路面的附着系数.
根据不同路面的附着系数,计算出汽车在不
同的行驶速度下,持续制动时间t内所必需的制
动距离S,参见表1.
为了减轻汽车事故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汽车
工业发达国家都先后制定了各自的汽车碰撞安全
法规.法规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联邦机动车
表1不同的路面条件下汽车必需的持续制动距离|s(章位:m)
,\制动初速30km/h60km/h90km/h
路面种类,\装备ABS未装ABS装备ABS未装ABS装备ABS未装ABS
沥青或混凝土(干)4.14.7l6.719.O37.542.5
沥青(湿)5.97.O23.728.553.163.8
土路面(干)5.25.42O.921.946.949.1
土路(湿)6.47.825.931.658.O70.9
雪(压紧)l7.623.471.191.9l59.42l2.6
冰35.25O.2142.3203.33l8.9455.5
收稿日期:2004—08—18
?
28?上海汽车2004.12
安全法规,欧洲经济共同体(EEC)法规和联合国
欧洲经济委员会(ECE)法规,其他如日本,加拿
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法规基本上都是参考美国
和欧洲的法规制定的.我国也逐渐对汽车安全性
有了足够的重视,并对汽车实行了38项强制性安
全法规,基本上都是按照欧洲法规并结合我国自
身情况制定的.其中包含了对座椅,安全带总成等
的要求.目前法规涉及的主要内容也只是车辆前
部正面碰撞:1989年我国对整车碰撞安全性制定
了国家标准(GB/T11551汽车乘员碰撞保护),但
没有强制实施;在2000年1月1日开始实施了
CMVDR294((关于正面碰撞乘员保护的设计规则》
(2002年7月1日起强制执行).其他汽车碰撞
安全法规也在集编中,今后必然将陆续颁布实施.
在汽车被动安全防护方面,包括安全气囊,安
全带,安全座椅头枕,全金属封闭承载式防撞车
厢,塑性吸能式前车身结构,防撞保险杠等在内的
汽车被动安全装置,虽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但随
着平均车速不断提高,发生的碰撞不断加剧,仍然
不能有效地抵抗巨大的碰撞力而降低交通事故的
死亡率.
文献[1]指出,在各种交通事故类型中,碰撞
事故约占90%.有关研究表明_2j,车辆碰撞事故
由两个不同过程连续构成.碰撞对汽车乘员的伤
害除因汽车结构破损而使乘员被挤压或暴露在汽
车外面的原因外,主要还由于碰撞使汽车的速度
急剧减小,产生了瞬间的巨大减速度造成的.当
车辆与固定障碍物碰撞时,汽车接触部位附近的
车身发生变形,车辆产生很大的减速度,在几百乃
至几十毫秒的瞬间内停止运动甚至反向运动,此
时车内乘员因惯性作用继续向前运动而与汽车内
部结构物发生第二次碰撞.车辆的损毁程度取决
于第一次碰撞,而车内乘员的伤害程度则主要取
决于第二次碰撞的剧烈程度,第二次碰撞的减速
度越大受害越严重.
汽车在全力加速或紧急制动时,由于受路面
附着条件的限制,其最大加速度(减速度)还不到
1个重力加速度g:
tZma=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