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docVIP

滨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滨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

滨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以全球变暖和大气CO2浓度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变化正改变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因而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CO2浓度增加的第二大来源[6,7,8]。森林植被固定的 CO2 中,大约50%通过地上/地下凋落物进入土壤,成为较为稳定的 SOC库,使森林土壤成为全球碳循环中的一个巨大碳汇。available carbon)、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简称WSOC)、易氧化碳(labile carbon)、可矿化碳(miner liable carbon)、活性有机碳(active carbon)、微生物量碳(microbialcarbon)[1]。 1.2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来源 不同的生态系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来源不尽相同,一般认为,土壤活性有机碳来源于植物凋零物的分解、根系分泌物、土壤有机质的水解、土壤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1]。土壤活性有机碳还有其他的来源,例如:大多数生物废弃物以及污水污泥等这些肥料的施用[16]。 1.3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表征 1.3.1 可溶性有机碳的表征 溶解性有机碳是指可以通过0.45μm孔径滤膜的大小和结构不同的有机分子的连续统一体[1]。它是矿质土壤的活性有机碳,作为环境污染物移动的载体因子,对土壤C、N、P、S等养分和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起着重要作用。DOC由一些从简单到复杂的胡敏酸和富里酸分子组成,它们对调节阳离子淋洗、金属溶解、矿物风化及酸性阴离子的吸附-解吸具有重要作用[15]。DOC主要存在于土壤腐殖质酸性部分,其35%~47%存在于胡敏酸中[1]。 1.3.2 易氧化碳的表征 研究发现能被333mmol·L-1的KMnO4溶液氧化的有机质在种植作物时的变化最大,因此将能被333mmol·L-1的KMnO4溶液氧化的有机碳称作易氧化有机碳[1]。 1.3.3 有效碳的表征 Bradley等认为,土壤有效碳(AvailableCarbon即AC)的概念用修改后的动力参数表示,能很好地反映土壤碳素的有效形态,AC与土壤微生物量、米切利希参极显著相关,与土壤碳的初始矿化势R0负相关[15]。AC可以实际估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大小。 1.3.4 可矿化有机碳的表征 可矿化碳又称生物可降解碳,主要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是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过程中每单位微生物量产生的CO2量。其高值只反映发酵微生物区系的活性;低值时可反映稳态土著性微生物区系的活性。可矿化碳可以广泛地评估土地微生物活性[11]。 1.3.5 热水溶性有机碳的表征 热水溶性有机碳是由煮沸或者80℃热水处理土壤样品提取得到的有机碳部分。其是由活性颇高的有机质组成,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1],特别是氨基氮和氨化物。它的主要来源于根系分泌物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存在于土壤中或者被微弱地吸附在土壤矿物和腐殖质大分子上。 1.3.6 微生物量碳的表征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是指土壤体积5~105μm3活的细菌、真菌、藻类和土壤微动物体内所含的碳,是土壤有机质中最活跃和最易变化的部分[1]。 2 土壤有机碳的测定方法 2.1 土壤有机碳的测定 参照国家标准采用环刀法和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测定样品容重(g?cm一3)和有机碳含量(gC?kg一l)[17]。 土壤剖面碳储量:SOC(tC?hm-2)=∑0.1HiBiOi(1-∮) 式中:Hi是第i层土壤的厚度(cm),Bi是第i层土壤容重(g?cm-3),Oi是i层土壤有机碳含量(gC?kg-1),∮为第i层土壤的石砾含量(%) mmol·L-1KMn04,25℃下常规振荡lh,然后在转速为400Or/min下离心5min,将上清液用去离子水以1:250稀释至250mL容量瓶中,用分光光度计565nm下测定稀释样品的吸光值A。由不加土壤的空白与土壤样品的吸光值之差,在KMnO4浓度(mmol·L-1)对吸光值A的标准曲线上计算出KMnO4浓度的变化,并进而计算出被氧化的碳量。根据假设,氧化过程中高锰酸钾浓度变化1 mmol·L-1消耗9mg碳。其中能被333 mmol·L-1高锰酸钾氧化的碳是活性有机碳,不能被氧化的碳为非活性有机碳。算公式如下: 易氧化态碳(gc·kg-1)=(V×25×250×9) /(m×1000) 其中:V为KMnO4浓度变化值(mmol·L-1);25和250分别为KMno4用量(ml)和稀释倍数;9为KMnO4浓度变化1mmol·L-1相当于消耗碳量(mg);m烘干土质量(g)。 2.3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测定 微生物量碳用氯仿薰蒸-提取法测定[18],其步骤为①取新鲜采集的土壤样品35g(干土计25g左右)若干份,氯仿蒸汽熏蒸24

文档评论(0)

xyl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