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球行政法项目简介
全球行政法项目简介
纽约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律与正义研究所
一、全球行政法
(一) 基本概念
我们可以将许多全球治理模式理解为规制性行政(regulatory administration)。
不同类型的全球规制机构在全球治理中行使着公共职能。 在它们组成的全球行政
空间(Global Administrative Space)中,国内与国际之间的严格界限不复存在,但
是一个等级分明的治理结构尚未形成。 针对全球规制机构行使公共权力过程中的
可问责性缺失问题,我们认为一个新兴的全球行政法体系正在出现。全球行政法
(Global Administrative Law)包括促进或以其它方式影响全球行政机构可问责
性的机制、原则、惯例和支持性的社会认同,特别是确保这些机构达到透明度、
参与性、 理性决策和合法性方面的适当标准以及对其形成的规则和决定进行有效
审查。 1
全球行政法着眼“全球”而不限于 “国际” 。虽然国际法在全球化时代依然
在调整国际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它并不能完全解释并有效解决全球规
制机构迅速扩张中出现的权力约束问题。因此,全球行政法既重视国际法的思路
与方法,又不局限于国际法的固有范围。其一,全球行政法关注各类全球规制机
构,既包括作为传统国际法主体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也包括较少被传统国际法关
注的国内规制机构组成的跨国网络、政府间和私人混合型机构以及私人机构。其
二,全球行政法不仅研究全球规制机构间的横向关系,更强调全球规制机构对国
家、个人和其它组织实施行政行为这种纵向关系中的可问责性问题。其三,全球
行政法的法律渊源不仅包括《国际法院规约》第 38 条所列举的公认的国际法渊
源, 也包括其它形式的规范性基础。 其四, 全球行政法 目前主要有两种发展路径,
即在全球行政中适用国内行政法的 “自下而上”的模式和 “自上而下”构建国际
1 关于全球行政法的理论框架请参考 Benedict Kingsbury, Nico Krisch Richard B. Stewart, The
Emergence of Global Administrative Law, 68 LAW CONTEMP. PROBS. (2005)。
1
机制的模式,当然也不应排除潜在的其它形成机制。
全球行政法借鉴国内行政法,但并不照搬国内行政法。其一,全球行政具有
非正式性、决策分散性和私人要素参与等特征,与国内行政法产生与发展的环境
存在较大差异。其二,各国国内行政法的发展状况不尽相同,不同法系之间、发
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别尤为突出。因此,我们在借鉴国内行政法时,既
要根据全球行政的自身特点选取和改造国内行政法机制, 也要注意吸收和总结各
类国内行政法制度中的普适原则和先进成果。当然,鉴于我们目前围绕可问责性
机制提出的透明度、 参与性、 理性决策、 审查等原则具有较强的国内行政法特征,
2
重视成熟国内行政法制度的研究将为全球行政法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 全球行政规制的类型
全球行政规制可以划分为五种主要类型:
1.由正式的国际组织实施的国际行政。在全球行政中,通过条约或执行协
定建立的正式的政府间组织是主要的行政行为体,如联合国安理会。安理会根据
第 1267 号决议设立的制裁委员会,通过一定的工作程序编制涉嫌资助恐怖主义
活动的个人和组织名单,并要求会员国采取措施对其资金予以冻结。该委员会增
加或删除相关人员的程序是否满足了保护个人财产权、 发表意见权利等基本人权
的要求?国内法院 (或欧洲法院)应当按何种标准对本国(或欧盟)执行安理会相
关决议的措施进行审查?安理会对相关程序的完善和国内法院的审查之间是否
存在互动关系?是否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有效促成全球行政法出现的方式? 3
2.由各国官员之间合作安排组成的跨国网络实施的行政。巴塞尔委员会是
此类国内规制者非正式合作框架的典型代表。 该委员会并非一个依据条约设立的
国际组织,而是由有关国家银行业监管者组成的 “水平式”合作实体。各国国内
行政法是否能有效地对本国银行监管官员在参与资本充足标准设定时作出的决
策予以约束?巴塞尔委员会在制定新的资本充足标准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