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克萊、巴丁與布拉頓 研究半導體與發現電晶體.pptVIP

肖克萊、巴丁與布拉頓 研究半導體與發現電晶體.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肖克萊、巴丁與布拉頓 研究半導體與發現電晶體

肖克萊、巴丁與布拉頓 研究半導體與發現電晶體 威廉·肖克萊(William Bradford Shockley,1910年2月13日-1989年8月12日)是一位英國出生的美國物理學家和發明家,一生共獲得90多項專利。 他和約翰·巴丁、沃特豪斯·布拉頓共同發明了電晶體。他並因此獲得1956年的諾貝爾物理獎。20世紀50-60年代,他在推動電晶體商業化的同時,造就了加利福尼亞州今天電子工業密佈的矽谷地區。 1936-1955年期間他在貝爾實驗室工作,曾任電晶體物理部主任。1938年獲第一個專利「電子倍增放電器」。1947年與巴丁、肖克萊合作發明了電晶體。1951年他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約翰·巴丁(John Bardeen,1908年5月23日-1991年1月30日),美國物理學家,因電晶體效應和超導的BCS理論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45年到1951年在貝爾電話公司實驗研究所研究半導體與金屬的導電機制、半導體表面性能等問題。1947年和同事布拉頓發明了半導體三極體,一個月後,肖克萊發明了PN結電晶體,三人因發現電晶體效應共同獲得195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沃爾特·豪澤·布拉頓(Walter Houser Brattain,1902年2月10日中國廈門 - 1987年10月13日),美國物理學家,195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國物理學家沃爾特·豪澤·布拉頓,一位電晶體的共同發明人,他的一生專心致力於『表面態』的研究1929年受雇於貝爾電話實驗室。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幾年,布拉頓在貝爾實驗室關切的首先是鎢的表面物理,隨後是氧化銅半導體的表面。第二次世界 大戰期間布拉頓貢獻自己的時間發展偵測潛水艇的方法在與國家防衛研究委員會的合約之下位於哥倫比亞大學。 戰後布拉頓返回貝爾實驗室加入實驗室新成立的固態部門之內的半導體小組,肖克萊是半導體小組的主管,早在1946,肖克萊初步開始研究半導體並嘗試製造一個實用的固態放大器。 第一個電晶體的發明過程 (一) 1833年法拉第(Michael Faraday, 1791-1867)發現了半導體,他發現硫化銀的電阻與普通的金屬不同,它的電阻隨著溫度的上升而降低,而普通金屬的電阻都是隨著溫度的上升而增加的。在二次大戰前,人們已開始進行半導體的研究,二次大戰期間,貝爾實驗室的人都被徵調去當兵。 肖克萊 Schockley(William Schockley, 1910-1989)當兵期間是雷達軍官,對真空管相當瞭解,對真空管體積大、耗電量多、易損壞的缺點也知之甚詳。戰爭結束後,他極想用當時正在發展中的半導體來取代真空管。 第一個電晶體的發明過程 (二) 當時已知在半導體內移動的是自由電子與電洞,他想:「如果我在半導體內插入二個電極板,控制這二個電極板的電壓,就可以影響半導體內自由電子與電洞的分佈,我就可以改變電流,讓電流通過外接的電阻,就可以使電壓放大。當時應用中的真空管三極體主要功能就是放大、開關。 但是肖克萊一直無法在半導體內插入電極板,在他準備放棄前他找了布拉頓(Walter H. Brattain, 1902-1987)來幫忙,布拉頓是農家小孩出身,手很靈巧,他依照肖克萊的要求,將平行刀片插進半導體內,可是電流卻沒有如肖克萊所預期般的放大。 第一個電晶體的發明過程 (三) 前後嘗試了三年,一直沒有成功。巴丁(John Bardeen, 1908-1987)是一個理論物理學家,他與布拉頓在同一個辦公室,他覺得肖克萊的構想不錯,他也很疑惑,為何無法得到預期的結果?(預期經過電晶體後,電流應放大) 巴丁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潛心研究,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發現,當金屬片存在半導體中時,會產生金屬屏蔽效應,雖然在半導體二端加了電場,電場卻無法穿越半導體。他認為如果要控制電流的話,不是控制晶體內部電子或電洞,是應該要控制表面,要從表面來想,不是從塊狀物來想。朝這個方向去研究,他們只用了一年多,就做出了第一個具有放大電流效果的固態三極體稱為電晶體。 電晶體的結構簡介 在圖上可看到在有機玻璃的下方基座上有一小塊平板形狀的灰色鍺晶體,晶體底面緊壓著兩片分隔僅約0.1mm的平行金薄片,晶體上面則頂著一箭頭形的金屬電極。如果在此電極和其中之一的金薄片施加順向偏壓,而在電極和另一金薄片之間加上逆向偏壓,則此電路具有將小訊號放大的功能。這種結構稱為點接觸型電晶體。 第一個電晶體的發明過程 (四) 1947年12月23日三位科學家─巴丁、布拉頓、肖克萊發明了如右圖所示的電晶體,但於次年六月才正式發表。 第一個電晶體依其結構又稱為點接觸電晶體,品質相當不穩定,難以控制。 電晶體的構想是肖克萊提出,最後卻是由巴丁解決了理論的問題而得以成功,不服輸的肖克萊為此閉關苦思一個月,接著發明了再設計出結構上由兩個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