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从颜氏家训探索北朝文学观
謝奇峰
? 試從《顏氏家訓》探索北朝文學觀
壹、概論
在中國文學史土、南北朝的文學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首先就詩歌文學而言,它藉由蓬勃發展的許多聲律理論。及形式上的嚴格要求,為唐代以降的詩歌詞曲,奠立了一個重要的開端,及基礎。其次在文學的價值探討上,它也提出許多相關的論戰,對文學基本的價值,進行了各種角度的思索,在樸拙無實,及華麗爭妍的不同風格間,及文學的基本作用土、都提供了多元化的意見,開拓了更寬廣的批判空間。再者,它也提出了相當多的文學理論。在各種不同的文學理論中。豐厚了承自前代的文學思想。凡此種種,俱使南北朝的文學發展,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歷來有相當多的著述出現,對此部份,進行了相當完備的研究,然而在某些方面而言,卻可發現多偏於魏晉南朝的文學,進行探索,對於原本與南朝並列的北朝文學,卻反而罕見此方面的研究提出。基於此點,本文選擇了北朝顏之推的《顏氏家訓》一書中,論述其文學思想的<文章篇>,來就北朝文學的創作觀,及北朝的文學中心思想,提出一個較為全面性的簡介,希望能以《顏氏家訓》為主軸,北朝各文學家的思想、看法為緯,概括涵蓋北朝整體的文學觀,為各位讀者在北朝的文學環境,及北朝的文學批評理論等北朝文學領域方面,提供一個相關的資訊總說。
貳、北朝文學環境簡介
在李延壽《北史》中,有這樣的記載,他說「中州板蕩,戎狄交侵,僭為相屬,生靈塗炭,故文章黜焉。其能潛思於戰爭之間,揮翰於鋒鏑之下,亦有時而間出矣。」又說「洎乎有魏,定鼎沙朗。南包河、淮,西吞關隴……比於建安之徐、陳,應、劉、元康之潘、張、左、束,各一時也。」1在本篇論述裡,他認為南北朝的文學作品,各有優點,不應或偏、或重。另一方面,在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篇>裡,顏之推提到:「今世相承,趨本棄末,率多浮豔。辭與理兢,辭勝而理伏;事與才爭,事繁而才損。」2在張紹康的《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發展史》中,則提到「宇文泰是鮮卑族人,他是西魏的主要執政者,為北周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其子宇文覺建立北周後,追尊他為文皇帝,據「北史.蘇綽傳」記載,他曾提出要革除晉代文風華絕之弊,提倡學習經典的質撲文風。」3在上述許多文字之中,我們可以證明,北朝的文學風尚,跟在當時的南朝相比較,是比較不重視華麗的文學修辭的。在景蜀慧的《中國魏晉南北朝文學史》中。曾經這樣說過:「北朝文章具有濃厚的重寫實。不重抒情,辭義簡明,文字質樸,多用散體,不尚駢偶的特徵。」4即可為證。也因此,南朝當時相繼提出的「文筆說」、「四聲八病說」之中5,我們似乎看不到北朝有類
?
??????????????????????????????????????????? ???
1. 這段文字見於李延壽《北史?文苑傳》的列傳第七十一卷,以為南北朝為文者,各有所長,並不一定比南朝文人遜色。但是在整篇所列灣的文人來看,前面僅九人屬於北朝文人,後面均為隋代的作家。
2. 本篇文章,見王利器集解的顏氏家訓?文章篇P249
3. 參照張少康、劉三富《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發展史?上》P280
4. 參照景蜀慧著《中國魏晉南北朝文學史》P204
似的文學理論的闡述。
在另一方面,南朝因為受到許多大量的單篇文學批評、或文學論著的激盪6,南朝的文學思想觀念,基本土是多元化兢起的。就北朝整體的文學觀念來看,則可以發現,它的文學觀念是統整的、一致的,並未像南朝一般,趨於多元的角度發展。例如蘇綽所評,或者在「北地三才」的文學思想觀念中,都可以看出這種現象7。也就是他們都反對務於文字技巧、只重文字修飾的文學內容,這一點,也就成為貫穿北朝文學理論的思想主軸之一。在北朝的文學環境中,所出現的另一項發展,是經學的盛行,這一點可以在史書上,看到相當多的情況。尤其北方世家大族,自東漢以來。聚徙講經的風氣很盛,雖歷百年,及戰亂,但是餘風猶存。加上漢化不深的鮮卑拓跋部,亦喜歡經學,也實際提倡了這樣的風氣。8在這一點的影響之下,遂又加強北朝文學逐漸走向偏於經世致用文學風氣的傾向。
在這種不重文學技巧,偏於經世致用的背景下,北朝文學呈現的文學風貌,與南朝文學比較之下,便產生與南朝文學,風格不同的文學創作,例如以山水文學的創作而論,吳均與宋元思
?
??????????????????????????????????????????????
5. 南朝沈約等人提出「四聲八病的規格」,產生了「永明體」;而另一方面,也有「文筆之辨」,南朝劉勰《文心雕龍》的總術篇中,有「今人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者,筆也;有韻者,文也。」
6. 例如,鍾嶸《詩品》、蕭統《文選序》、劉勰《文心雕龍》…等。
7. 此種論證,請參照李延壽《北史?列傳》第七十一卷。
8. 本文觀點引照景蜀慧《中國魏晉南北朝文學史》P204,並參照《北
史?文苑傳》的說。
書的內容,跟酈道元的《水經注》,便有很大的差異。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