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_豫鲁往事
一次不同寻常的改道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黄河口镇清文宗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自兰阳决口,经山东,大清河入渤海。黄河改道。咸丰帝丙辰,爱新觉罗·奕詝为了挽救统治危机,除弊求治1821个村庄,灾情九分者有1388个村庄,灾情八分者有 2177个村庄,灾情七分者有1001个村庄,灾情六分者有774个村庄,六分以下的统统不记。也就是说,灾情在六分以上的村庄就达7161个。如果这个统计属实,我们可想而知,山东的河患惨不可言!
当时的情景,用今天的话来说,那是黄水一浪高过一浪,村庄被淹,一片汪洋大海,甚为壮观。山东河南受灾严重,情景之荒凉,实不堪入目……
这是天灾,更是人祸!洪水无情,人也无情,遭殃的还是百姓!
痛心归痛心,河水还照样在那肆无忌惮的蔓延,清政府也不能完全不管。但黄河改道与一般的自然灾害是不同的。一般的自然灾害大多是短期性的,一段时间就过去了,不至于让百姓一直生活在灾难之中。而黄河改道却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从 1855年黄河决口,到1884年山东黄河两岸堤防修整完成。这次改道一直持续了整整三十年,三十年山东百姓都在黄水泛滥中度过,苦不堪言。
天灾加人祸,最难受的还是百姓。
灾难后的反抗
当时,各地的起义和外患把清政府整的是喘不过气来。就是这么两拨人,一是太平军,二是英法联军。清政府忙于应付战争,可打仗要钱,更何况是大仗?据历史记载,因泛滥令大改道共,决口一千多次。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记载黄河改道新河在禹河之南。,《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最早黄河河道。这条河道在孟津以上被山谷,几大的变化。在孟津以下,汇合洛水等支流,改向东北流,经今河南省北部,再向北流入河北省,又汇合漳水,向北流入今邢台巨鹿以北的古大陆泽中。然后分为几支,顺地势高下向东北方向流入大海。人们称这条黄河河道为禹河洪水从宿胥口(淇河、卫河合流处)夺河而,东行漯川,至长寿津(今河南滑县东北)又与漯川分流,北合漳河,至章武(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决口,东南冲进漯川故道,经今河南南乐、山东朝城北行,又经山东等地,至利津一带入海。黄河泛滥,侵毁汴渠久而不修。汴侵,,,河中,,,,兖、豫之人,多被水患王景,字仲通,原籍琅邪不其(今山东省即墨县西南)人,明帝时曾任侍御史、河堤谒者等职,后迁庐江太守,东汉著名的专家。陈其利害,应对敏给,帝善之修浚仪?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夏四月,凿开山高地,破除旧河道中的阻水工程,堵绝横向串沟,疏浚淤塞的汴渠,修筑千里堤防,自上而下对黄河、汴渠进行了治理。特别是在汴口治理中,创造性地采取了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的措施交替从引水入汴,从而改善了汴工程,作到了河、汴分流。 无复溃漏之患?
经过整整一年的努力,永平十三年夏四月,工程全部完成汉明帝闻奏后十分高兴,亲自行幸荥阳,巡行河堤下诏称:数十年的黄水得到平息,汴渠恢复了通航功能,大面积被淹没的耕地重新焕发了生机。宋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决于澶州商胡埽今河南濮阳东北河水改道北流经大名府、恩州、冀州、深州、瀛州、永静军等地,至乾宁军合御河入海这条河宋人称为北流第三次重大改道。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六月癸酉,黄河冲决澶州皇祐三年1051年北流于馆陶郭固口决口四年堵塞后流势不畅引起了北流和恢复故道东流的争论。至和二年(1055年)欧阳修极力反对回河东流,陈述不能回河的理由九月,诏:欧阳修的奏疏未予采纳嘉祐元年1056年四月商胡决口塞而复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抵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将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杜充决黄河,自泗入淮,以阻金兵,造成黄河代为东京留守嫉贤妒能,又极其残暴自私。建炎二年冬,金兵南下杜充弃城南逃时,扒开大堤黄河水自酒入淮,企图以此阻挡身后追兵。,河水东流,经今滑县南,濮阳、东明之间,再东经、鄄城、巨野、嘉祥、金乡一带汇入泗水,经泗水南流,夺注入黄海。黄河至此由北入渤海而改南入黄海。此后数十年间,。迁徙的范围,主要在今豫北、鲁西南和豫东地区。南流夺淮入海期间,郑州以下,清口以上的黄河主流也是迁徙不定。在1855年前,黄河主要是在南面摆动,虽然时有,但均被人力强行南流直到明代后期潘季驯治河以后,黄河才基本被固定在开封,兰考,商丘、砀山、徐州、宿迁、淮阴一线,即今之明清故道,行水达300年。杜充决河并未对金军南下造成很大影响,而使得今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一带的百姓至少淹死二十万以上,因流离失所和瘟疫而造成的死亡数倍于此。北宋时最为富饶繁华的两淮地区毁于一旦,近千万人无家可归者沦为难民。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为江淮宣抚使驻守建康今南京市,,金兵渡江,他弃城逃往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市。降金。1137年高宗绍兴七年金命其为燕京今北京市三司使。九年为行台右丞相。1232年决河,黄河构成第五次重大改道。至正四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