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脑血管疾病的医学影像学表现.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各种脑血管疾病的医学影像学表现 1.4.1 脑梗死 1.4.1.1 MCA梗死 ——约75%的大脑梗死累及MCA。 ——来源于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栓子是MCA闭塞的最常见原因。 ——MCA梗死患者发病12小时内约50%-60%的CT是阴性的。 ——CT检查的重要性在于确定有无出血的存在,以决定采取溶栓或保守治疗。 1.4.1.1.1 急性 ——约80%的MCA梗死在24小时内可被MRI检出。 ——早期MCA梗死CT平扫征象(24小时):MCA高密度、豆状核“消失”及岛叶皮质界限消失。 ——最先出现的征象是血管内强化征,可见于发病后2小时,可能是由于缓慢流动的动脉血形成的高信号。FLAIR上也可非常清楚地见到血液信号增高。 ——发病后3天30%的患者可见梗死区的脑膜强化。 ——中风后3小时就可见皮质水肿(高信号、增厚及灰白质界限不清),在PD和FLAIR显示更清楚。 1.4.1.1.2 亚急性 ——CT检出MCA亚急性梗死的敏感性超过90%。 ——发病3天后占位效应增加,CT显示楔形低密度区累及灰质和白质。 ——脑回样强化(可能反映过度灌注)出现于发病后3-7天。 ——最终约15%MCA梗死的患者有出血(以基底节和皮质为主)。出血常发生于梗死后1-4天。 ——发病后3-7天脑实质开始出现强化(主要是皮质),可持续1-6个月。 ——梗死在PD和T2WI(包括FLAIR)像上呈显著的高信号。 ——约75%的MCA亚急性梗死有脑实质的强化。 ——脑软化(体积缩小)的慢性改变发生更晚,伴有或不伴梗死区的陈旧出血(含铁血黄素)。 1.4.1.1.3 慢性 ——慢性梗死可发生钙化。这种钙化是营养不良性钙化,见于不到5%的梗死病例,是因细胞膜破坏致细胞内钙质聚积。 1.4.1.2 PCA梗死 ——PCA梗死是继颈内动脉和MCA梗死之后第三常见的梗死。 ——小脑幕切迹疝可导致双侧PCA梗死。 ——内侧枕叶受累导致同向性偏盲。 ——PCA梗死的表现内侧或全部颞叶低密度(CT)或高信号(T2WI或FLAIR像)。 ——血管内强化征。 ACA梗死 ——单独的ACA梗死罕见(1%)。 ——多数ACA梗死与颈内动脉闭塞同时发生。 ——与MCA梗死不同,多数ACA梗死是由于原发性血管疾病而非栓子。 ——ACA梗死可见于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 ——ACA梗死也可见于大脑镰下疝“钳夹”大脑镰下的ACA。 ——ACA梗死最常见的征象是沿大脑半球凸面内侧的低密度(CT)或高信号(T2或FLAIR像)。 ——血管内强化征可见于ACA梗死。 ——ACA梗死可有胼胝体水肿,继发于短的穿支血管闭塞。 ——ACA梗死很少伴有出血。 ——虽然单侧ACA梗死预后较好,但双侧者后果严重。 1.4.1.4 小脑和脑干梗死 ——小脑后下动脉(PICA)是最常见闭塞的小脑动脉,其次是小脑前上动脉。 ——PICA闭塞可产生Wallenberg综合征。延髓背外侧和小脑下脚受累,出现对侧躯体的痛、温觉消失,同侧躯体运动觉消失、共济失调和眼球震颤。 ——小脑梗死可导致脑干受压和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继发于四脑室受压)而快速致死。 ——小脑梗死也可合并基底动脉的闭塞。 ——也可发生上行性小脑疝(四叠体池消失)。 ——小脑梗死几乎都不出血,原因尚不清楚。 ——CT上因伪影而不易显示小脑梗死,用MRI检查效果较好。 1.4.1.5 基底动脉 ——基底动脉栓塞常见原因:血栓、动脉粥样硬化、颅底血管畸形、梅毒、结核或真菌性脑膜炎。 ——如果仅基底动脉远端闭塞,则为“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有丘脑、内囊后肢和中脑的梗死。 ——脑桥的梗死可产生“闭锁综合征”,特点是意识和眼球自主运动停滞、四肢瘫痪。 ——CT平扫时可显示基底动脉高密度。但基底动脉栓塞易发生于老年人,他们的动脉壁可钙化,故也可呈CT高密度,应加以鉴别。可将基底动脉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比较。如果基底动脉密度较高、病史又符合,则应行MRI检查。 ——常规MRI可显示基底动脉流空消失。DWI显示脑桥高信号。 ——白质束的各向异性、T2透过效应及水分子运动受限使病变在单纯轴位DWI上非常明显。 ——在DWI上比ADC图易显示病变。 ——MRA清楚显示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的血流相关增强的信号消失。 ——因基底动脉栓塞的死亡率很高,所以即使溶栓治疗的危险性可高达30%也应尽可能实施动脉内溶栓治疗,预后会更好。 1.4.2 出血性脑梗死 ——发病后24小时内发现有出血则称出血性脑梗死。 ——发病2-14天后发现出血则为出血性转变。 ——绝大多数出血性梗死是缺血性梗死的后继改变。多由于突然的再灌注(动脉内血凝块溶解)损伤了含有脆弱血管的组织(也称突破性出血)。 ——其他类型的出血性梗死包括层状坏死和静脉梗死。 ——CT是检查急性出血的理想方法。 ——CT上

文档评论(0)

peace03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