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京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数字信号处理第章.doc
习题
1.用单位脉冲序列及其加权和表示图所示的序列。
图1.21
解:
2.给定信号:
画出x(n)序列的波形,标上各序列值;
试用延迟的单位脉冲序列及其加权和表示x(n)序列;
令x1(n) = 2x(n-2),试画出x1(n)波形;
令x2(n) = 2x(n+2),试画出x2(n)波形;
令x3(n) = x(2-n),试画出x3(n)波形。
解: (1) x(n)序列的波形如题2解图(1)所示。
(2)
(3) x1(n) 的波形是x(n)的波形右移2位,再乘以2, 因此画出图形如题2解图(2)所示。
(4)x2(n) 的波形是x(n)的波形左移2位,再乘以2, 因此画出图形如题2解图(3)所示。
(5)先画的波形(即将x(n)的波形以纵轴为中心翻转),然后再右移2位,因此画出图形如题2解图(4)所示。
题2解图(1) 题2解图(2)
题2解图(3) 题2解图(4)
3.判断下面的序列是否是周期的;若是周期的,确定其周期。
解:(1)因为,这是有理数,因此是周期序列,其周期T=14。
(2)因为,这是无理数,因此是非周期序列。
4.对题1图给出的x(n)要求:
解:(1)的波形如题4解图(1)所示。
(2)将x(n)的波形与的波形对应相加,再除以2,显然是一个偶对称序列,其波形如题4解图(2)所示。
题4解图(1) 题4解图(2)
(3)画出的波形如题4解图(3)所示。
题4解图(3)
(4)
该等式说明实序列可以分解成偶对称序列和奇对称序列。
5.设系统分别用下面的差分方程描述,x(n)与y(n)分别表示系统输入和输出,判断系统是否是线形非时变的。
解:(1)令输入为
输出为
故该系统是非时变系统。因为
所以
故该系统是线性系统。
(2)令输入为
输出为
故该系统是非时变的。由于
故该系统是非线性系统。
(3)这是一个延时器,延时器是线性非时变系统,下面证明。令输入为
输出为
故延时器是非时变系统。由于
故延时器是线性系统。
(4)令输入为
输出为
故该系统是线性系统。由于
因此系统是非时变系统。
(5)令输入为
输出为
故系统是非时变系统。由于
因此系统是非线性系统。
(6)令输入为
输出为
故系统是时变系统。由于
故系统是线性系统。
(7)令输入为
输出为
故系统不是非时变系统。由于
故系统是线性系统。
6.给定下述系统地差分方程,试判断系统是否是因果稳定系统,并说明理由。
解:(1)只要,该系统就是因果系统,因为输出只与n时刻的和n时刻以前的输入有关。如果,因此系统是稳定系统。
(2)该系统是非因果系统,因为n时刻输出还和n时刻以后((n+1)的时间)的输入有关。如果,因此系统是稳定系统。
(3),因此系统是稳定系统。假设,系统是非因果的,因为输出还和x(n)的将来值有关。
(4)假设,系统是因果的,因为n时刻输出只和n时刻以前的输入有关。如果,因此系统是稳定系统。
(5)系统是因果系统,因为n时刻输出和x(n)的将来值无关。如果,因此系统是稳定系统。
7.设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h(n)和输入序列x(n)如图1.22所示,要求画出y(n)输出的波形。
图1.22
解:解法(一)采用列表法。
m -4 -3 -2 -1 0 1 2 3 4 x(m) -1 0 0 1 0 2 h(m) 2 1 0.5 h(-m) 0.5 1 2 y(0)=-0.5 h(1-m) 0.5 1 2 y(1)=2 h(2-m) 0.5 1 2 y(2)=1 h(3-m) 0.5 1 2 y(3)=4.5 h(4-m) 0.5 1 2 y(4)=2 h(5-m) 0.5 1 2 y(5)=1 h(-1-m) 0.5 1 2 y(-1)=-1 h(-2-m) 0.5 1 2 y(-2)=-2
解法(二)采用解析法。
由图可写出x(n)和 h(n)的表达式分别为
由于
故
将x(n)的表达式代入上式,得到
8.设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h(n)和输入x(n)分别有以下三种情况,分别求出输出y(n)。
解:(1)
先确定求和域。由R4(m)和R5(n-m)确定y(n)对于m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公文】事业单位备考资料:济宁市情市况之文化艺术.doc
- KHz非接触式IC卡原理与应用(全).doc
- bdm图书借阅管理信息系统spb.doc
- 服装设计与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方案解读.doc
- 外文参考资料及译文 《护理英语》编写参考译文及答案(黄三星)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 [其它考试]第七组 机织工艺设计.doc
- 东北财经大学2004年国际贸易学专业(国际贸易方向)答案.doc
- (修改2017.4.6)基于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制浆造纸工业发展研究.doc
- 条码分切机作业指导书[篇].doc
- 西班牙语翻译教学在中国的发展现状研究(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an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in China).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