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解热镇痛药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解热镇痛药ppt课件

* * 镇痛、抗风湿时,应告知患者:药物仅对症治疗,需长期服用。消化性溃疡者禁用。 了解患者联合用药情况,阿司匹林与香豆素类抗凝药合用增加其作用及毒性;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更易诱发溃疡加重胃肠道出血。如有以上联合,应及时反馈医生。 小儿感冒发热不宜用阿司匹林,最好用对乙酰氨基酚替代。 * * * * Chapter 20 解热镇痛药 Antipyretic Analgesic Drugs * * 概 述 解热镇痛药(antipyretic analgesic)为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药理作用,同时具显著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故又名解热镇痛抗炎药。 鉴于其抗炎作用与糖皮质激素 (glucocorticoid)不同,自1974年始国际上将这类药物归入非甾体类抗炎药类(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 * NSAID药物作用机制 环氧酶(cyclooxygenase,COX)为前列腺素合成酶,主要有如下主要亚型 COX-1:结构型,主要存在于血管、胃、肾等组织中,参与血管舒缩、血小板聚集、胃粘膜血流、胃粘液分泌及肾功能等的调节; COX-2:诱导型,各种理化和生物致病因子可以诱导COX2表达,增加PGs合成。 * * NSAIDs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与抑制COX-2有关; 抗血栓作用及多数不良反应则可能与抑制COX-1有关。 选择性COX-2抑制药的研制提高了NSAIDs对胃的安全性。 * * NSAIDs的药理作用 1.解热作用 特点:降低发热者体温,对正常人无影响。 仅影响散热过程,不影响产热过程。 机理: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环加氧酶(前列腺素合成酶,COX2)活性,从而抑制该部位前列腺素(PG)的合成。使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定点恢复正常。 * * 2.镇痛作用 为非麻醉性(非成瘾性)镇痛药,无欣快感、耐受性、呼吸抑制。 镇痛强度弱于哌替啶,对慢性钝痛有效,对创伤性剧痛、内脏绞痛无效。 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 镇痛机制是抑制局部PG合成,减轻PG致痛作用,且降低痛觉感觉器对缓激肽致痛作用的敏感性。 * * 3. 抗炎作用 PG既是致痛物质,又是致炎物质,这类药物通过抑制COX-2的诱导,进而抑制PG合成达到抗炎作用。 苯胺类药物无抗炎作用 * * 分 类 非选择性COX抑制药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Aspirin) 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 吲哚基和茚基乙酸类:吲哚美辛(Indomethacin) 芳基酸类:双氯芬酸(Diclofenac) ,布洛芬(Ibuprofen) 烯醇类:吡罗昔康(Piroxicam) 吡唑酮类:保泰松(Phenylbutazone) 烷酮类:萘丁美酮(Nabumetone) * * 选择性COX2抑制药 吲哚基乙酸:依托度酸(Etodolac) 烯醇酸类:美洛昔康(Meloxicam) 二芳基吡唑类:塞来昔布(Celecoxib) 二芳基呋喃酮类:罗非昔布(Rofecoxib) 磺酰苯胺类:尼美舒利(Nimesulide) * * 一、?水杨酸类 水杨酸类(Salicylates)是应用最早的NSAIDs,临床使用最为广泛和持久的为阿司匹林(Aspirin),又称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 早在公元前400年就利用柳树皮治疗发热 在1832年提取了有效成分水杨素 1899年合成乙酰水杨酸,投入市场使用 * * 阿司匹林 Aspirin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解热镇痛: Aspirin降低发热者体温,不影响正常体温。 对轻、中度体表疼痛,尤其是炎症性疼痛有明显疗效。 临床常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偏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和痛经等。 抗炎抗风湿: 大剂量(3-5g/d)有明显消炎抗风湿,使急性风湿热患者退热,关节红、肿、痛缓解,血沉下降,主观感觉良好。目前仍是首选药。 * * 抗血栓形成: 低浓度Aspirin不可逆地抑制了COX-1的活性,干扰了TXA2的生物合成,影响了血小板聚集,并防止血栓的形成,达到抗凝作用。 因此小剂量Aspirin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肌梗塞、冠状动脉硬化性疾病。 实验证明,血小板的COX-1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大于血管壁内的COX-1,故在小剂量时主要是抑制血小板中的COX-1,使TXA2合成减少 * * 体内过程 吸收: 本药口服后迅速吸收,在肠粘膜、肝脏和红细胞中水解成水杨酸。 分布: 水杨酸血浆蛋白结合率约85%,游离型可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 消除: 主要经肝脏代谢,由肾脏排泄。 排泄速度和量与尿液pH有关,碱化尿液使药物排出增加。 小量(<1g)呈一级消除动力学特征,而大量则呈零级动力学特征 * *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最常见)

文档评论(0)

dajia1q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