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谢林的“世界时代哲学”构想及其演进
谢林的“世界时代哲学”构想及其演进【内容提要】在谢林漫长的哲学生涯中,“世界时代哲学”时期(1811-1827)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历史和文本的背景出发,勾勒了“世界时代哲学”的基本构想,并通过对“时间”、“自由”、“存在”、“泛神论”、“单一神论”等若干概念的讨论,梳理了相关思想在“世界时代哲学”中的演进过程,以及这些思想与谢林的前期哲学及后期哲学的重要关联。【关 键 词】谢林/世界时代/时间/自由/存在/三位一体EE324UU8397692????中图分类号:B51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11(2010)03-0038-09????一、历史和文本背景????谢林于1809年出版了《论人类自由的本质》一书,该书的最后一句说道:“我们将会以一系列其他论文来补充当前的这篇论文……”(Ⅶ,416)①在当时,无论对于公众还是对于谢林本人而言,都没有料到这竟然是他最后一部公开发表的哲学著作。事实上,谢林并没有从事那篇论文的补充工作,而是自1810年起开始构思一部内容庞大、形式新颖的哲学著作——一部在结构上类似但丁的《神曲》,由“过去”、“现在”和“未来”三部曲组成的《世界时代》(Die Weltalter)。学界对此充满期待,而谢林最初的工作进展也颇为顺利,《世界时代》的第一卷“过去”很快于1811年初完成,即将付印,谢林在给其出版商柯塔(J. F. Cotta)的信中自豪地写道:“我的这部伟大的作品……在我迄今写就的东西里,就内容而言最为丰富,就表达而言最为通俗易懂。”[1](S.58)然而,就在印刷机即将启动的最后关头,谢林决定撤销该书的出版,重写书稿。第二个版本的“过去”于1813年完成,同样在正式付印的前夜被谢林突然叫停。如此几番之后,尽管谢林仍然在勤奋地埋头伏案工作,但公众对此的期待和兴趣已经在慢慢消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除了“世界时代哲学”这个名称之外不知道任何具体的内容。这期间,谢林在哲学上最大的“劲敌”黑格尔却在不断地发表重量级的著作(1811-1816年的《逻辑学》、1821年的《哲学全书》、1827年的《法哲学原理》),它们在不断巩固黑格尔的声望的同时大大地削弱了谢林的影响力。而谢林直到1854年去世为止,仍然没有发表任何东西,他的1809年之后的哲学思想被冠以一个笼统的“后期哲学”的头衔,不为人们所了解。而且由于谢林晚年闭口不提“世界时代”,而是以“神话哲学”、“天启哲学”、“否定哲学-肯定哲学”等名义来讲授他的哲学思想,以至于“世界时代哲学”的内容及其意义成为一个谜。????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世界时代哲学”的粗略了解只能依靠由谢林的儿子K·F·A·谢林编辑的《谢林全集》(1856-1861)第八卷中收录的“世界时代·残篇”(Ⅷ,195~344)。在该卷的前言中,K·F·A·谢林说道:“这是人们曾经长久期待的那部著作的第一卷,其中的一些篇章先是在1811年底,然后在1813年再次付印。而这里发表的内容很有可能写于1814或1815年,是第一卷的各个修改稿中最完整的一个……”(Ⅷ,Ⅴ)遗憾的是,由于K·F·A·谢林在整理其父亲遗稿时的偏颇认识和一些编辑学上的失误,这部分“残篇”远非反映谢林“世界时代哲学”的最佳版本。????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施罗特尔(Manfred Schrter)在慕尼黑大学图书馆收藏的谢林手稿里意外地发现了K·F·A·谢林提到的《世界时代》第一卷“过去”1811年及1813年的排印稿,以及相关的至少12份不同的修改稿。可惜他刚来得及把1811年和1813年的排印稿借到家中誊写,整个慕尼黑大学图书馆及其馆藏就在英美联军1944年7月的地毯式轰炸中葬身火海。当施罗特尔1946年以《世界时代·原稿》②的名义将仅存的两份排印稿正式整理出版时,这些带有传奇色彩的文本中蕴含的深刻思想立即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成为推动谢林哲学复兴的一大动力。????与1811年和1813年的《世界时代·原稿》相对应的,是谢林于1827/28年冬季学期在慕尼黑大学讲授的《世界时代体系》。此前谢林曾经宣称:“我将在紧接着的冬季学期里第一次宣讲人们长久期待的《世界时代》的内容。”[2](S.291)确实,这是他第一次,但也是最后一次公开讲授“世界时代哲学”。看起来,谢林想要给持续了十多年的“世界时代哲学”一个至少是阶段性的总结,所以他特意为这些思想加上了早已慎用的“体系”的头衔。《世界时代体系》③由皮茨(Siegbert Peetz)于1990年整理出版,它可以说代表着谢林“世界时代哲学”的终结,同时也代表着更后期的哲学思想的开端。????作为1811-1827年间的中介内容的,是谢林于1820/21年在埃尔兰根大学的授课,这些内容由富尔曼斯(Horst Fuhrmans)于1969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