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勿让“日产汉语”历史重演
勿让“日产汉语”历史重演
蹩脚翻译引发全球汇市疯狂
2005年5月7日,中国新闻社香港编辑部发表了一篇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分析文章。11日下午,文章被一个翻译译成文理不通的蹩脚英文并贴在《人民日报》网络版,赫然宣称中国将在中美经济官员会晤后宣布人民币升值。
这条消息通过网络迅速传遍世界,短短几分钟内就在日均交易额上万亿美元的全球外汇市场引发疯狂,交易员们立刻抛售美元,同时买进一切可以染指的亚洲货币。从新加坡到斯德哥尔摩,一时间各国基金经理的恐慌电话声响成一片,E-mail几乎挤爆邮箱。不过,因为蹩脚翻译而产生误导的文字很快从网上消失,《人民日报》网络版编辑公开表示了歉意。
风暴很快平息下来,但措手不及的交易员蒙受的巨大损失却无法弥补。著名金融机构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就此事件发表了研究报告,题为《在译文中迷失》。这是近年来中国翻译界闹出的最大“国际笑话”,证实当前我们的翻译水平亟待提高。
其实,此事只是翻译界的冰山一角。去年12月,由上海翻译家协会和上海译文出版社举办的首届翻译大赛爆出冷门:因缺乏优秀译文,不仅一等奖空缺,还把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姚登南。值得反思的是,姚的胜出不仅体现在英文水平上,更体现在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上。
国内翻译水平每况愈下,暴露出中国教育体系中英语和语文教育的弊病。如今中国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攻读ABC,但不注重高层次的审美情趣,忽视最基本的中文素养,急功近利的心态造成大量学生高分低能,导致中国高水平的专业翻译人才,始终处于青黄不接的境地。
上千“日产汉语”仍在大量使用
纵观目前中国的文学翻译现状,不仅未能出现大师级的翻译家,反而“技术性”翻译明显占了上风。这令人想起了20世纪初由日本人翻译的、我们今天仍然大量使用的“日产汉语”。
如果有人说,“经济”、“社会”、“哲学”、“人权”、“解放”、“主义”、“知识”、“教授”、“文化”这些词语,是日本人创造的,可能会令许多国人跌破眼镜。好吧,那么再来一串:共产党、干部、???导、社会主义、市场、福祉、营业、特权、背景、化石、环境、艺术、幼稚园、海啸、医学、独占、交流、否定、肯定、假设、供给、说明、方法、共同、阶级、公开、希望、法律、活动、命令、失踪、投资、抗议……对不起,只写这么多,上千词语,太长了。据统计,毛泽东著名的《实践论》,有四分之一的词语也是“日产汉语”。
是不是弄错啦?实在抱歉,这确实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以上这些“日产汉语”不要说现在的中国人,就是在日本也很少有人知道。笔者因为经常使用《中日辞典》和《日中辞典》,并详细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才知道现代汉语当中,约有上千常用词语来自日本。
为何偏偏是日本人?
为什么中国人今天还在使用大量“日产汉语”?这里有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清朝末期,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发起戊戌变法。百日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捕杀谭嗣同等六君子,通缉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失败,康、梁只好逃亡日本。
梁启超在日本创办了报纸《清议报》与杂志《新民丛报》,一方面继续鼓吹维新运动,另一方面呼吁中国知识分子学习日语、勤读日文。他创办的报纸与杂志频繁使用一些中文没有的“日产汉语”。因为当时日本有许多外文翻译书籍,一些中国原本不存在的西洋词汇,早就让日本翻译家创造出来了。
后来出现留日热潮,留日学生一旦熟读日文后,马上动手翻译各种日文书籍,包括政治、经济、哲学、宗教、法律、历史、地理、产业、医学、军事、文学、艺术等,多达2600多种。他们不但创办《译书汇编》、《游学译编》杂志,甚至还组成“教科书译辑社”,将日本所有的中学生教科书全部译成中文。除了翻译日文书籍之外,留日学生所写的文章也大量引用“日产汉语”,反正都是汉字,无须重新译成中文。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文坛涌现许多曾经留日的作家,主要人物有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田汉、夏衍等。这些新文化代表,也都在文章中使用“日产汉语”,例如鲁迅强烈主张旧有的中文词汇不够用,必须导入外来语,而所谓的“外来语”正是“日产汉语”。他的文章“中国味”非常浓厚,但仔细寻找还是可以找到“万年笔(钢笔)、日伞(洋伞)、人力车、构想、直面、车掌、残念(遗憾)、夕方(傍晚)、丸、时计(时钟)、名所、写真”等日文汉字。
中国翻译家也创造新词
大量“日产汉语”涌入中国,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梁启超是赞成派代表,翻译大师严复是反对派代表。
梁启超虽是赞成派,但有些词语起初他也无法接受,例如“经济”、“社会”这两个词。严复主张,中国古语有“经世济民”,何须用“经济”呢?可是“经世济民”是治理国家、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