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众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特点与运用
大众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特点与运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民族、不同语种间社会成员的交流日益频繁,双语种乃至多语种交流也日益成为普遍现象,与此同时,非语言符号的运用成为人际传播的重要手段。在大众传播中,如何更好地利用非语言符号,充分发挥其作用,越来越为业界和学界所关注。
非语言符号的特点
传播学学者韦尔伯#8226;施拉姆和威廉#8226;波特在合作撰写的《传播学概论》中认为,所谓非语言符号,是指语言、文字、图画以外可以通过感官感觉到的姿势、音容、笑貌、气味、颜色等的总称,它可以增强语言符号传播的信息,也可以否定语言符号传播的信息。有学者也指出,非语言符号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通常分为体语、服饰、类语言等。体语是指用身体的动作,如手势、表情、眼神等表达某种信息;服饰是指人的衣着装饰在传播活动中传递着某种信息;类语言包括传播活动中的音调、音量、音速、音质乃至停顿等“声音因素”和哭泣、呻吟、叹息、笑声、掌声等“功能性发声”。
纵观以往的研究,可以发现,不管非语言符号有多少种或采用哪一种传播方式,也不管它是有意而为还是无意而为,它们都呈现一些共同的特点:连贯性、相似性、通义性、协同性、即时性以及真实性。
连贯性。非语言符号“相互连贯,并形成一个色带(色彩)和范围(声音)”。就是说,非语言符号没有很强的数位性,它传播信息时,只是在一连串的符号中着重突出某个符号,而该符号的表述并没有固定的位置,而且它总是与语言符号或其他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很少单独出现。因此,它也可称作连贯符号。
相似性。非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之间具有某种相似性,因为它是把客观事物符号化。例如,竖起食指可以代表数字“1”,伸出双臂上下扇动可以代表飞鸟等。
通义性。非语言符号几乎可以称之为“世界语”。对于非语言符号的译读、理解,似乎无须接受专门教育,因为非语言符号与实物之间的相似性可以产生出通用的意义。例如,向人作恫吓或威胁的姿态,向人做出欢迎或喜爱的动作,这些非语言符号所传达的意义,不同国家的人都能作出相???、共通的理解。
协同性。有学者认为,各种非语言符号在传播中“是相互关联、互为依托、协同一致的。如果它们不是这样,你的意图就要受到怀疑”。例如,某人为迷路者指示路径,他的眼睛、表情、身体也会随着手臂的指向配合行动。现实中的非语言符号都是协同传播的。
即时性。语言符号总是经过一定的思考才使用的,而非语言符号往往未经思考就立即作出条件反射式的传播。例如,驾驶汽车时,红灯一亮即踩刹车;一看到美味佳肴,饥饿的人就忍不住要流口水。对于外在变化的事物,人体会利用非语言符号立即作出反应。
真实性。身体语言多数是人们在无意识或半意识状态下运用的,例如瞳孔变化、出汗、心跳加快等往往不是完全用意识可以控制的,因而,身体语言常常是人们内心状态的真实反映。也就是说,语言信息可能会“言不由衷”,但非语言信息却常常是“真情流露”。
非语言符号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
美国口语传播学者雷蒙德#8226;罗斯认为,在人际传播活动中,人们所得到的信息总量中,只有35%是语言符号传播的,而其余65%的信息是非语言符号传达的,其中仅仅面部表情就可传递65%中的55% 的信息。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8226;梅拉宾也认为,面部表情最具信息冲击力,并远远超过声音和言辞。他为此专门设计了一个冲击力的计算公式:信息冲击力1=0.07×言辞+0.38×声音+0.55×面部表情。在人际交往的信息传播中,讯息不仅通过话语,也通过声调、节奏、眼神等非语言符号显示出来,并由接受者的心理感受间接地来体会。
非语言符号的种种特点,使它在传播中具有种种作用。
补充作用。声调、面部表情、手势等非语言符号,都可以用来填补、充实语言符号在传播信息时的某些不足、损失或缺欠。例如,在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们“注意听讲”的时候,眼睛盯着说话的学生,意在提醒“不要说话”。
替代作用。这是指以非语言符号代替语言符号传播信息的功能,此外,当某件事不便用言语表述或特定环境阻碍言语交流时也会利用非语言符号的这种功能。例如,当一位朋友在饭桌上准备将某人一次尴尬的经历告诉别人时,某人会用脚踢他一下,他会意后就不再继续这个话题了。
重复作用。有时非语言符号会重复语言符号所传播的信息含义。如,在对服务员说“再拿两瓶啤酒”时伸出两个手指,说“真棒”时连连点头,说“没劲”时连连摇头。重复可以使信息传递更加明确。
大众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应用
广告中非语言符号的传播应用。在施拉姆的经典著作《传播学概论》中,施拉姆指出,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中,非语言符号要比语言符号传达更多的意义,因为人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不是只有语言在孤立地起作用,尽管语言传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园林绿地中微地形功能及设计方法.doc
- 园林苗木培育和管理.doc
- 国产电影狼来了――我们曾经追捧电影.doc
- 国人笔下德奥艺术歌曲.doc
- 国内95%面试官有问题.doc
- 国内光通信技术最新展望.doc
- 国内外函套设计现状分析与思考.doc
- 国内外音乐教育分析与对比.doc
- 国内旅游研究方法方向从理念阐释到理论实证.doc
- 国外某磷酸项目设计施工管理.doc
- 初中生物生命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的培养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001].docx
- 初中英语课程中语言学习软件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体育课程美育改革研究——基于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写作焦虑的成因与缓解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版20XX货物运输合同,附带货物包装与加固要求.docx
- 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的实践评价研究与展望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多媒体互动教学设计教学研究课题报告[001].docx
- 《寒地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版20年夫妻离婚协议样本:子女抚养、财产分割与离婚手续办理.docx
- 高中数学国家课程校本化教学实践与评价改革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