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包覆脂质体研究进展
包覆脂质体研究进展
摘要:包覆脂质体是一种新型的膜修饰脂质体,与普通脂质体相比,提高了脂质体体内外稳定性,延长了体内循环时间,增加了药物的靶向性。现对各种包覆材料的特点予以评价,并对包覆脂质体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脂质体;包覆脂质体;壳聚糖;多糖
中图分类号:Q94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9X(2007)02-0045-04
Research Advance on Coated Liposomes
LV Qing-zhi,ZHAI Guang-xi*,WANG Hai-gang,HUANG Xing-gang
(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hangdong University,Jinan 250012, China)
Abstract:Coated liposomes are a kind of surface modified liposomes which can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liposomes either in vivo or in vitro, prolong the circulation time in vivo by reducing the uptake of the phagocytic cells in the 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 (RES) and increase the target detection. The advance of coated liposomes and the characters of coating material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liposome; coated liposome; chitosan; polysaccharide
脂质体(liposome)作为药物载体,具有一定的靶向性和缓释性,能降低药物给药剂量,减轻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的稳定性[1]。但脂质体属微粒分散制剂,存在粒径变大、絮凝、药物渗漏等问题,口服后胃蛋白酶易吸附于磷脂表面,降解酸敏感的大分子药物;静注给药后网状内皮系统对其识别、吸收,导致体内循环时间缩短;磷脂与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发生脂交换并与白蛋白、调理素、抗体等作用,使脂质体破裂,包封的药物快速渗漏。包覆脂质体(coated liposome)是一种新型的膜修饰脂质体,与普通脂质体相比,它可增加脂质体双层膜的稳定性,提高脂质体的体内外稳定性,延缓脂质体中的药物释放;能够给脂质体外层周围提供一个亲水性屏障,阻止血浆蛋白对脂质体表面的吸附,静注给药可延长脂质体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增加药物的靶向性。常用的包覆材料有多糖(如壳聚糖、藻酸盐)及其衍生物、聚乙烯醇衍生物(PVA-R)、胶原蛋白、右旋糖苷衍生物等[2,3]。
1壳聚糖及其衍生物
1.1壳聚糖
壳聚糖(chitosan,CS)是甲壳素的部分脱乙酰基产物,是自然界中唯一的碱性多糖,无毒,具有生物黏附、吸收促进、酶抑制和生物可降解性。在酸性条件下,壳聚糖带正电荷易与黏膜发生静电吸附,能打开消化道上皮间的紧密连接,增加药物的透膜吸收。用壳聚糖包覆脂质体,阳离子型的壳聚糖与阴离子脂质体发生电荷作用,壳聚糖未完全脱乙酰化的酰基插入脂质体的脂膜中,使分子镶嵌在脂质体的表面,形成壳聚糖脂质体复合物,增加了脂质体的稳定性和药物的靶向性[4-6]。
魏农农等[7]用旋转蒸发法制备氟尿嘧啶前体脂质体,然后用氟尿嘧啶前体脂质体0.5 g,加 pH 7.2 的磷酸盐缓冲液(PBS)5 mL,缓慢振摇静置,即得脂质体混悬液,将2.5 mL置于10 mL玻璃离心管中,在漩涡搅拌器上缓慢滴加质量浓度为5 g/L的壳聚糖溶液,持续搅拌10 min,得混悬状壳聚糖包覆脂质体。该给药系统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累积药物释放量仅为13.1%。动物体内实验表明,壳聚糖包覆氟尿嘧啶脂质体灌胃后在结肠部位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动力学模型,与普通脂质体相比,氟尿嘧啶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由 45.1μg-1?h提高到 546μg?g-1?h,达峰时 tmax 由 1.14 h延长到 8.6 h,峰浓度 Cmax 由2.13μg-1提高到 33.5μg?g-1,基本具有口服后在结肠释药、吸收的特征。这是由于壳聚糖包覆脂质体防止了脂质体在胃肠道被破坏,而在结肠处细菌的多聚糖酶数量充足,专属的β-糖苷酶作用于壳聚糖,导致壳聚糖降解和药物释放,做到口服结肠定位释放。
壳聚糖广泛用于多肽类药物的口服给药。Takeuchi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