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超 柳叶刀上“肝胆”春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孟超 柳叶刀上“肝胆”春秋

吴孟超 柳叶刀上“肝胆”春秋   吴孟超,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1922年生于福建省闽清县,马来西亚归侨,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擅长疾病肝胆疾病的各种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擅长肝癌、肝血管瘤等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年89岁的他至今仍保持着年平均200台的手术量。   人们喜欢把吴孟超誉为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他身上的荣誉、头衔、职务,可以罗列几页纸。这些只是一种象征或符号,重要的在于吴孟超在长达50多年的肝胆外科职业生涯中,几乎每天在动手术刀,一双手曾为13600多名肝病患者解除病痛。      灌注我国第一具完整肝脏血管模型      吴孟超出生在福建闽清,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师从有“中国外科之父”之誉的名医裘法祖,经老师指点,专攻肝胆外科。   1958年正是“大跃进”的年代,各种攻关小组如雨后春笋涌现。在吴孟超的积极要求下,第二军医大学的长海医院也成立攻关小组,吴孟超任组长,开始向医学禁区的肝胆外科进军。在外科实践中,吴孟超觉得应该了解清楚肝脏的结构和血管的走向,这是最为基础的工作,于是决定首先制作出肝脏血管的标本。各种方法试验过,一点儿进展也没有,吴孟超心急火燎,寝食难安。   1959年2月,我国运动员容国团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冠军。这个消息让中国人欢欣鼓舞,也令吴孟超为之振奋。灵感这种东西就是奇怪,什么问题想得久了,有一点儿诱因也会产生联想。吴孟超突然闪现出了那只小小的“银球”。乒乓球能否做材料呢?他买来了乒乓球剪碎了放入丙酮,等待着它的溶解。   第二天,瓶中的乒乓球果然溶为液状。他们兴奋起来,为了节约开支,他们从乒乓球厂买来了赛璐珞,在里面加入红蓝白黄几种不同颜色,分别从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和胆管注入,使得肝脏内部纵横交错的粗细血管全部充满。等待凝固后,再用盐酸腐蚀肝表面组织,最后用刻刀一点点镂空,剔除干净。肝脏血管构架清楚地呈现出来,由粗到细,枝杈般向外延伸开来。大家兴奋异常,因??各个“枝杈”有不同颜色,不知谁激动地喊出:像珊瑚!   成功了!大家沉醉在美丽之中!   经过4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我国第一具结构完整的人体肝脏血管模型终于灌注出来。接下来三人一鼓作气,至1959年底,共制作肝脏标本108个、肝脏固定标本60个。   通过制作标本,吴孟超对肝脏内部构造以及血管走向了如指掌,烂熟于心,这为他日后施行肝脏手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大量的研究,吴孟超觉得以前把肝分成左右两叶的说法不全面。他坚信,没有任何人比他更熟悉中国人的肝脏。实践证明,人的肝脏分成“左外、左内、右前、右后和尾状”五个叶,左外叶和右后叶又各分两段,共四段。   吴孟超在1960年6月第七届全国外科学术会议上正式提出:“以中国人肝脏大小数据及其规律,正常人的肝脏解剖按内部血管走向可分为五叶六段,在外科临床上则分为五叶四段最为实用。”这是创新性的“五叶四段”肝脏解剖新理论。大会上,这位穿着军装的年轻人,名不见经传,而提出的理论却闻所未闻,十分新颖。与会的国内一流专家非常重视,对这个理论予以了肯定。几十年来,“五叶四段”沿用至今,为肝脏手术提供了关键性的解剖标识,成为探索肝脏新手术的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      首次主刀“吴氏刀法”显神奇      1960年,长海医院迎来了一例肝癌切除手术。患者是一位中年妇女。医院格外重视这次手术,派出最强大的阵容来完成手术:由外科主任郑宝琦亲自主刀,吴孟超为助手。院长也到手术室坐镇。   吴孟超知道手术对医院的重要程度,早上第一个来到医院。上午9时,准备工作开始。一切都按照程序进行:消毒、麻醉……气氛有点紧张。郑宝琦站在主刀的位置,吴孟超站在助手的位置。其他几个人各就各位。就在手术开始前的最后一刻,郑宝琦突然把手术刀向吴孟超一比划,然后递到了吴孟超手里。手术室里的人都愣了。众所周知,一台手术失败,年高资深的医生责任最大,名誉也会受到影响;而此时手术若成功,功劳将是吴孟超的。   吴孟超不知所措,与主任交换了一下目光,立刻明白了用意:这是信任与鼓励,这是寄托和希望,这是人梯和基石,这是恩师的一片苦心。那一瞬间,他似乎增加了无比的勇气,与主任互换,站到了主刀的位置。   吴孟超握住了这把宛如柳叶的手术刀。那么熟悉小巧的手术刀,在今天却显得有些陌生和沉重。他稳定了一下情绪,有从“裘氏刀法”转化来的“吴氏刀法”,有对肝脏结构及血管走向的了如指掌,心情镇定下来。   第一刀划开,肿瘤显露出来,诊断正确。伸手一摸,知道了位置和大小。然后就是探查、剥离、切除、止血、结扎、冲洗、检查、缝合。手术有条不紊,如行云流水,只用了3个小时,凸显了“吴氏刀法”的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