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与治疗.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与治疗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与治疗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内镜结合超声内镜进行临床诊断,确诊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结果 内镜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有效率为96.8%,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胃镜可判断肿瘤起源层次,内镜下治疗对机体损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治疗;诊断;超声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泛指一类来自黏膜层以下(非黏膜组织)的消化道病变。随着内窥镜的普及和高频电切术的应用,为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治开辟了新的途径,消化道SMT的发现和诊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是内镜治疗的常用方法,常用来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及扁平息肉。现将我院2004年2月到2007年10月收治的31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窥镜下诊疗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4年2月到2007年10月在我院行胃镜检查发现黏膜下肿瘤并进一步行内镜超声检查者31例,其中男25例,女6例,年龄24~73岁,平均49岁。诊断依据:①肿瘤表面覆盖黏膜光滑;②用活检钳夹住并牵拉覆盖黏膜时,其可在肿瘤表面移动;③闭合的活检钳推顶肿瘤,可使其在黏膜下移动;④多数肿瘤呈丘形或半球形向腔内隆起,基底部宽大,境界不明确,直径多在2 cm 以内;⑤肿瘤较大时可见桥形黏膜皱襞。术前常规内镜下病理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相对照,部分病例接受超声胃镜检查。   1.2 超声内镜临床诊断 31例患者都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其中良性间质瘤18例(58.1%),直径0.5~3 cm,10例位于固有肌层,8例位于黏膜肌层;恶性间质瘤6例(19.4%),直径2.5~5 cm,均起源于固有肌层;脂肪瘤3例(9.7%),直径1.2~2 cm,均起源于黏膜下层;异位胰腺3例(9.7%),直径0.8~2 cm,均起源于黏膜下层;胃底静脉曲张1例(3.2%)。   1.3 治疗方法 固有肌层良性间质瘤患者行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2例,行手术切除8例;位于黏膜肌层行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2例,行黏膜切除术切除6例;恶性间质瘤都行手术切除;脂肪瘤手术切除1例???内镜黏膜下电凝切除2例;异位胰腺与胃底静脉曲张行手术治疗。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在内镜治疗中,起源于固有肌层的良性间质瘤未能完全切除1例,其余均完全切除,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有效率为96.8%。同时标本行病理检查,符合率为100%。   2.2 术后随访 所有患者都得到术后随访,随访期1~6个月(平均3.5个月),复查内镜,创面基本愈合,无病变残留和复发。      3 讨论?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是来自上消化道壁非上皮性间叶组织的一类肿瘤,包括间质细胞瘤、神经源性肿瘤、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等,内镜检查常可发现消化道存在隆起性病变,但很难判断其性质。近年来国内外报道日益增多,肿瘤的检出率也有所提高。消化道黏膜下肿痛以良性肿瘤多见,恶性肿瘤少见,主要有平滑肌肉瘤、脂肪瘤和血管肉瘤。2 cm以下的肿瘤多为良性,罕见恶性。肿瘤表面黏膜多完整未溃破。内窥镜定性诊断困难。内窥镜活检病理多为黏膜组织,极少数可取到肿瘤组织。超声内窥镜可了解肿瘤的范围和深度,对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帮助,易被患者普遍接受。本组患者的超声内镜诊断符合率为100%,显示出了其很好的优越性。?   通常我们内镜下治疗的指征是位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血管性病变以外的所有黏膜下肿瘤。而消化道内的黏膜下肿瘤中位于固有肌层内的间质瘤是比较多见的。所以,如果没有超声内镜的检查,直接凭经验进行切除治疗,那么因此而产生出血、穿孔并发症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同时由于肿瘤的位置较深也不容易完全根治切除全部瘤体。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在治疗中要注重以下要点:①术前应用色素内镜、高分辨率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以及掌握一定操作和诊断技巧的内镜医师能有效鉴别良、恶性病变;②术中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观察抬举征,非抬举征简化了对黏膜下层大量浸润癌的鉴别,如黏膜下层以下癌浸润和癌巢周围伴纤维化,其肿瘤纤维化部分与固有肌层之间容易发生粘连,局部注射后肿瘤与固有肌层之间分离难易度也有助于判断病灶的可切除性;③注射盐水要够量,使黏膜层与固有肌层分开,黏膜下层与肌层之间分离可降低高频电对肌层的损伤,尤其对范围较大的肿瘤病灶,由于电切时间较长,易损伤固有肌层而造成出血或穿孔,因此,使黏膜层与固有肌层充分分离更重要。圈套器套住后病灶能充分提起,活动度好,说明未套住固有肌层;④对表浅病灶,直径≤2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