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届高三仿真(三)语文试题+Word版包含答案.doc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届高三仿真(三)语文试题+Word版包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舒城中学2018届高三仿真试题(三) 语 文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高三语文组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农耕文明时代留下的思想遗产中,具有深远价值的一种是上遵天道、下循地理的观念。先秦哲人谈及此点,多半是论证伦理、政治问题的借喻,农学家则是正面探讨这一问题。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总结中国传统农业经验时,概括出传统农畜产业的循环生产模式(如图所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因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高,此类经验概括还是浅层次的,但所包蕴的意义却很深远,与当下正在觉醒的“绿色意识”在理念上相通。“绿色意识”主张人类应仿效绿色植物,取之自然,又回报自然,以利于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环境和生活质量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协调。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从“绿色意识”中还可引申出“绿色消费”的观念,即适度消费意识。当下发达国家的高消费已经造成资源的巨量损耗;而发展中国家消费观念更新的速度,大大快于科技与经济发展速度,形成一种浮躁、超前的消费取向。值此之际,倡导天人协调的绿色意识及其表现——绿色消费,可以改变高耗的生产、生活方式,达到主体与客体协调互济。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人类对自身和外在自然界相互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主客浑然一体阶段”“主客体两分对立阶段”“主客体辩证统一阶段”。东亚的思维方式未能充分展开主体与客体的分离,总体而言,天人合一观念占优势,天人相分观念没有获得充分发育。这一倾向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特别艰难曲折互为因果。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对于当下正在形成之中的“主客体辩证统一”思维方式富于启迪。这正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东西方哲人注目于东亚智慧的原因所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东亚智慧没有也不可能树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资仿效的完备样板,它所提供的只是闪耀着真理之光的某些启示,但它阐扬的人与自然一体观,对于祛除工业革命以来人与自然二元对立导致的种种弊病,无疑具有精神疗治作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印度思想中也有此类资源,泰戈尔说:印度人强调人和宇宙和谐。这种思想与中国先秦哲人“人与天调”的理念是相通的,它们对现代人克服主体与客体截然对立造成的生态危机富于启示性。当然,这种“克服”绝不是否定现代文明,重回古代的“主客不分”,而是利用现代科技,将现代生产力引导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绿色运作轨道上。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现代西方一些思想家,开始超越人与自然两分对立观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奥尔多·利奥波德指出:“一个事物,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体的双向互助式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才是正确的。”这种认识与中国一千年前的哲学家张载提出的“民胞物与”的命题一脉相通。 (摘编自冯天瑜《古典生态智慧与可持续发展之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先秦哲人和农学家对上遵天道、下循地理这一观念的探讨,观点虽有分歧,但都具有深远的 价值。 B.传统农畜产业的循环生产模式,蕴含了有机循环、生生不息的思想,在理念上与当下“绿色 意识”是相通的。 C.贾思勰总结概括出来的农畜产业循环生产模式,它尽管有时代的局限性,但对后世的积极影 响却是深远的。 D.“绿色消费”是一种适度消费,它能够有效抑制资源的过度损耗,有利于缓解主客体对立失 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前三段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先秦哲人和农学家所探讨的上遵天道、下循地理的观念与当下正在 觉醒的“绿色意识”在理念上是相通的。 B.中间段落分析了“绿色意识”的内涵,延伸、产生的背景以及意义,并指出传统的天人合一 观念属于人类对自身和自然界相互关系认识的第一阶段。 C.文章使用了类比法,指出印度和美国等国家在继承和创造东亚智慧中关于人与自然,主体与 客体关系方面所做的贡献。 D. 文章援引并梳理了古今中外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许多看法,旨在阐明“绿色意识”应成为 人类当下的共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高消费和超前消费都背离绿色意识,不利于自然的生态平衡,也不利于经济、环境和生活质 量之间的和谐发展。 B.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问题上,无视东亚智慧是不明智的,而想从中找到可仿效的完 备样本也是不切合实际的。 C.利用现代科技化解人与自然对立所导致的生态危机,把现代生产力引导到正确轨道上,是现 代人面临的课题。 D.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占主导地位,影响深

文档评论(0)

moon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