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相色谱法理论课件
气相色谱法理论基础 塔板理论 速率理论 一、塔板理论 塔板理论认为,一根柱子可以分为n段,在每段内组分在两相间很快达到平衡,把每一段称为一块理论塔板。色谱柱塔板高度用H表示,K小的先出柱,K有微小差异组分仍可获较好分离。 (一)塔板理论四个基本假设 (二)理论板数和理论塔板高度的计算 (一)塔板理论的四个基本假设 1.在柱内一小段高度内组分分配瞬间达平衡 (H→理论塔板高度) 2.载气非连续而是间歇式(脉动式)进入色谱柱, 每次进气一个塔板体积 3.样品和载气均加在第0号塔板上,且忽略样品 沿柱方向的纵向扩散 4.分配系数在各塔板上是常数 (二)理论板数和理论塔板高度的计算 理论塔板高度H——为使组分在柱内两相间达到 一次分配平衡所需要的柱长 理论塔板数n——组分流过色谱柱时,在两相间 进行平衡分配的总次数 续前 续前 小结 1.塔板理论的贡献:从热力学角度 解释了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和浓度极大点的位置 阐明了保留值与K的关系 提出了评价柱效高低的n和H的计算式 在比较相似柱的柱效时有用 须在给定条件,指定组分测定时才有意义 练习 例1: 在柱长为2m的5%的色谱柱、柱温为1000C,测定苯的保留时间为1.5min,半峰宽为0.10min,求理论塔板数和塔板高度。 解: 例2:设有一对物质,其r2,1 =α=1.15,要求在Heff=0.1cm的某填充柱上得到完全分离,试计算至少需要多长的色谱柱? 解:要实现完全分离,R≈1.5,故所需有效理论塔板数为: 二、速率理论 (一)塔板理论优缺点 (二)Van Deemteer 方程式 (一)塔板理论优缺点 成功处: 解释了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和浓度极大值对应的tR 阐明了保留值与K的关系 评价柱效(n,σ) 存在问题: 1)做出了四个与实际不相符的假设 忽略了组分在两相中传质和扩散的动力学过程 2)只定性给出塔板高度的概念,却无法解释板高的 影响因素 3)排除了一个重要参数——流动相的线速度u, 因而无法解释柱效与流速关系 更无法提出降低板高的途径 速率理论认为,单个组分粒子在色谱柱内固定相和流动相间要发生千万次转移,加上分子扩散和运动途径等因素,它在柱内的运动是高度不规则的,是随机的,在柱中随流动相前进的速度是不均一的。 (二)Van Deemter 方程式 吸收了塔板理论的有效成果——H, 并从动力学角度较好地解释了影响柱效的因素 流速与柱效的关系 1. 涡流扩散项A (链接) 产生原因:载气携样品进柱,遇到来自固定相颗粒 的阻力→路径不同→涡流扩散 影响因素:固体颗粒越小,填充越实,A项越小 图示 2. 纵向扩散项(分子扩散项):B/u 产生原因: 组分在固定相中被流动相推动向前、展开 →两边浓度差 影响因素: 续前 注:为降低纵向扩散,宜选用分子量较大的载气、 控制较高线速度和较低的柱温 选择载气原则:兼顾分析时间和减小纵向扩散 u 较小时,选M较大的N2气(粘度大) u 较大时,选M较小的H2气,He气(粘度小) 3. 传质阻力项:C·u 产生原因:样品在气液两相分配,样品未及溶解就 被带走,从而造成峰扩张 影响因素: 续前 讨论: 注:固定液应完全覆盖载体表面,不可以太薄, 否则柱子寿命短,k太小; T不可以超过固定液最佳使用温度 例3: 在一根2 m长的色谱柱上,分析一个混合物,得到以下数据:苯、甲苯及乙苯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20”, 2’2”及3’1”;半峰宽为6.33”, 8.73”, 12.3”,求色谱柱对每种组分的理论塔板数及塔板高度。 * * 假想: 2. 使用普通色谱柱,有效塔板高度为0.1cm, 故所需柱长应为: 二、速率理论 涡流扩散项 纵向扩散项 传质阻力项 讨论: 注:填充柱——60~100目 空心毛细管柱(0.1~0.5mm),A=0,n理较高 讨论: 小结:范氏方程说明了在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中,填充 均匀程度、填充物的粒度、流动相的种类及流速、 固定相的液膜厚度等对柱效和峰展宽的影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