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总论(一)(精品).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影像学总论(一)(精品)

医 学 影 像 学 总 论 主讲 杨青霖 概 述 1.穿透性:X线成像的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的基础。 3.感光效应:摄影的基础。 照射-潜影-显、定影-感光的溴化银中的银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银(Ag),沉淀于胶片的胶膜内。 4.电离效应: ①辐射测量的基础,为放射防护提供依据 ②对人体有害,应注意防护 ③放疗的理论基础 X线的发生程序 第四节 数字X线成像(DR) 原理:X线摄影或透视装置同计算机相结合,影像的X线信息由模拟信息→数字信息,得到数字化图像的成像技术。 分类 CR(计算机X线成像)--影像板(IP板)作为介质 DF(数字X线荧光成像)--影像增强电视系统 (IITV)为介质,图像用高分辨力摄像管扫描 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 优点 X线辐射小 摄影条件宽容度大 图像灰度可调,一次摄影可清晰观察各种密度结构 图像信息可数字化传输储存 第五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原理:用计算机处理X线血管造影所得的数字化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突出造影血管的成像技术 方法:多用时间减影法:不含对比剂(蒙片)的数字矩阵图像-含对比剂的数字矩阵图像→DSA图像 1.优点 ①可观察内脏器官的运动情况 ②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③简单方便 ④经济 2.缺点 ①不能留下客观记录 ②图像欠清晰 ③不能检查厚度大、密度高的部位 ④难以显示密度差较小的病变 (一)对比剂 高密度造影剂: 钡剂:医用纯净硫酸钡 碘剂:有机碘:离子型:泛影葡胺 非离子型:欧乃派克 无机碘:碘油 碘苯酯 低密度造影剂: 气体类: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主要用于关节造影 3、X线诊断的结果 (1)肯定诊断:经X线检查,确诊 (2)否定诊断:经X线检查,排除某些病 (3)可能性诊断:X线检查,发现了某些X线征象,但不能确定性质,可列出几个可能性 (4)建议 第十节 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 食管、胃肠道病变主要靠X线造影检查 骨骼病变主要靠X线平片检查 胸部病变可首选X线检查 DSA广泛用于心脏及血管病变的检查肌肉、脑、脊髓及腹、盆腔实质性脏器的病变X线检查作用较小 电 磁 波 谱 ☆非电离辐射: 无线电波: (1埃=1亿分之一厘米,1nm=10埃) ↓ 长波 3万~3千米 ↓ 中波 3千~2百米 ↓ 中短波200~50米 ↓ 短波 50~10米 ↓ 米波、分/厘/毫/微米波 红外线:30万埃~7800埃 ↓ 可见光:7800埃~3900埃 ↓ ★电离辐射 : 紫 外 线:2500埃灭菌,2800埃抗佝偻病, ↓ x 线 :500埃~0.006埃,诊断用0.31~0.08埃 ↓ r 线 : 1埃~0.000001埃 部位 数目 形状 边缘 密度 大小 邻近器官和组织的改变 器官功能的改变 病变的数目 病变的边缘 病变的密度 病变邻近器官和组织的改变 概 述 5 影像诊断学 3 医学影像学的作用 1 学习医学影像学的目的 1 第一章 X线成像 45 X线的特性 2 X线的产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