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免疫学(第八版)固有免疫(本科)PPT
固 有 免 疫 授课教师:杨敬宁 innate immunity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掌握 固有免疫应答的概念、特点和组分; 固有免 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 熟悉 固有免疫应答的识别机制。 了解 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 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 获得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抗原异物 机体 刺激 产生 清除 教 学 内 容 第一节 参与固有免疫的组分及其效应机制 第二节 固有免疫的识别机制 第三节 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固有免疫的概述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生而具有的一系列防御机制,其作用迅速、广泛而无特异性,亦称天然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第一节 参与固有免疫的组分及其效应机制 (一)、屏障结构 1、皮肤粘膜屏障 2、内部屏障 物理屏障作用 化学屏障作用 生物学屏障作用 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 机械阻挡作用 分泌物的化学杀抑菌作用 正常菌群的竞争抑制作用 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保护胎儿免受感染 血-胸腺屏障 保护胸腺免受干扰 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 血流 脑脊液 神经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营养物质 脑毛细血管 绒毛膜滋养层 子宫内膜 营养物质 胎儿血 母体血 血-脑屏障由软脑膜、脉络丛的脑毛细血管壁和包在壁外的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所组成。 血-胎屏障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底蜕膜和胎儿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所构成。 血-胸腺屏障 由下列结构组成: 1.连续毛细血管,其内皮细胞间完整的紧密连接;2.内皮周围连续的基膜;3.血管周隙,内含巨噬细胞; 4.上皮基膜;5.一层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 作用: 血液内一般抗原物质和药物不易透过此屏障,这对维持胸腺内环境的稳定、保证胸腺细胞的正常发育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参与固有免疫的效应分子 防御素(defensin) 补体系统 细胞因子 溶菌酶 其他效应因子 非特异性效应的多肽,人中有α-防御素β-防御素;作用为杀伤细菌、真菌和有包膜的病毒。 经典途径、旁路途径、MBL途径 趋化作用、杀伤病毒及肿瘤细胞 水解细菌、激活补体、促M?吞噬 氧自由基、一氧化氮、C反应蛋白 (三)、参与固有免疫的效应细胞 吞噬细胞 NK细胞 γδT细胞 B1-B细胞 肥大细胞 NK1.1+T细胞 上皮细胞 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骨 髓 血 液 组 织 多能干细胞 髓样干细胞 单核干细胞 前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分化和分布 结缔组织:组织细胞 肺:肺泡巨噬细胞 肝:枯否细胞 脾与淋巴结:游走与固定巨 噬细胞 浆膜腔:胸、腹腔巨噬细胞 神经组织:小胶质细胞 骨:破骨细胞 关节:滑膜A型细胞 ▲机制:其表面成份对病原体所表达“非己”成分的泛特异性识别与结合。 受体有:岩藻糖受体/甘露醇糖受体/磷脂受体,CR3/CR4/CD14,C3b受体,FcR受体,Toll样受体 吞噬杀菌的过程 2、识别和吞入 3、杀伤和降解 吞噬细胞的杀菌系统 氧依赖系统 氧非依赖系统 反应性氧中间产物ROIs 反应性氮中间产物RNIs 酸性PH,溶菌酶,乳铁蛋白,阳离子蛋白,弹性蛋白酶 4、处理和提呈 1、募集和迁移 NK细胞 效应机制:抗病毒、抗肿瘤 (1)胞毒效应:ADCC, 穿孔素和颗粒酶 (2)分泌细胞因子:IFN-g增强其胞毒作用,诱导MΦ活化。 靶细胞 NK细胞 ADCC gdT细胞 分布:黏膜、上皮、外周血 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较少,应答较局限 以非MHC的限制性方式识别完整的多肽抗原,还可识别CD1递呈的非多肽抗原 参与体表皮肤黏膜的免疫防御功能,为抗胞内菌和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B-1细胞(CD5+) 分布:腹腔、胸腔、肠壁固有层 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较少,主要针对TI2抗原,产生IgM 主要承担腹腔、胸腔等体腔部位的非特异性免疫防御功能 分布:邻近血管、神经、和腺体,易遭遇入侵的病原体 在LPS、C3a、C5a作用下→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发挥趋化、激活补体和致炎效应 注意: 蜂毒、造影剂、万古霉素等可使其脱颗粒,引起类过敏反应 肥大细胞 表面标志:NK1.1,TCR/CD3 定居肝脏、骨髓 抗原识别谱较窄,主要针对CD1分子所递呈的脂类和糖脂类抗原 杀伤靶细胞的机制与CTL类似 NKT细胞 第二节 固有免疫的识别机制 (一)固有免疫的识别机制 (二)固有免疫的应答特点 固有免疫的识别方式-模式识别 通过P
文档评论(0)